(25年最佳华语女性题材院线观影,本文涉及严重剧透,烦请观影后理性讨论。)

女孩 (2025)暂无评分2025 /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 剧情 / 舒淇 / 邱泽 汤毓绮

1.母亲
当母亲还是女孩的时候:女孩想读书却被种田的父亲说“回家帮你妈煮饭”,女孩去同学家,却误入歧途,被传流言蜚语,父亲为保颜面,抛弃女孩,并对女孩说“可以寄钱回来,但人就不要回来了”

2.姐姐
当姐姐还是女孩的时候:女孩被本该最保护她的母亲羞辱是一个“偷”东西的人,每天活在父亲摩托车发动机轰鸣的恐惧中,蜷缩在衣柜里,做着被父亲锁喉的噩梦,在母亲被父亲施加暴力后,母亲将自身承受的压力与伤害转嫁发泄到女孩身上,成为父亲母亲妹妹眼中全家悲剧的“罪魁祸首”,最后被母亲驱赶出家门。

3.妹妹
当妹妹还是女孩的时候:女孩偷拿了母亲的钱包,却由姐姐替自己受罚,想吃煎蛋就会有母亲的煎蛋,不恐惧父亲的摩托车发动机轰鸣,是整个家庭中被所有人疼爱的女孩,对姐姐的离开不置一词,在姐姐离开家庭后,继承了母亲的衣钵,最后成为了美容美发店的最佳接班人的女孩。

4.小莉
当小莉还是女孩的时候,涂抹着口红,穿着大人的衣服,翘课,去影像厅看最喜欢的电影,其实是对缺失父爱的自我弥补,抽烟也是在模仿带走父亲的女人,希冀自己成熟点或许就可以让父亲回到身边,在女孩内心深处父亲的离开是女孩的不成熟造成的。最后和姐姐互成救赎

5.父亲
女孩们的阴霾,无论是母亲的父亲抛弃母亲,还是姐姐的父亲家庭暴力母亲,父亲的形象就像深夜隔着衣柜也要狠狠掐住女孩脖子的那只巨手,只让女孩们感到压抑与窒息。影片中的父亲对女孩们的压迫与改造,也可以简化为“传统父权”对“女孩们”的压迫与改造。压迫不是最恐怖的,比压迫更恐怖是改造。

6.机车少年
女孩们的短暂快乐,机车少年一方面驱散了女孩们心头的阴霾,带给她们快乐,但是短暂的,女孩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早晚要回去”。也可以看作是新生代的“父权”。

7.车站
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
母亲被父亲抛弃后在车站遇到的家暴她的男人;对应姐姐被母亲训斥后在车站遇到一群机车少年,这里相同场景,不同时间的设计:可以把姐姐看作是年轻的母亲,现在的母亲看作是姐姐的未来;而机车少年就是从前的父亲。车站的故事,循环往复,无穷尽也。

8.母亲与姐姐
母亲因为童年去同学家的隐晦遭遇,在老家传出了关于她的流言蜚语,而被驱逐。母亲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突然支离破碎,母亲失去了她的“依靠”,而这个“破碎的依靠”的具象化就是“不知道是谁的种”的姐姐。母亲认为她被逐出老家,失去依靠的罪魁祸首就是怀里的姐姐。也就是说姐姐在没有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不被母亲喜欢的。

9.偷钱和偷情
因为“不知道是谁的种”,所以在母亲内心深处,认定偷钱的人不是妹妹而是姐姐,即使妹妹自己承认,母亲还是要惩罚姐姐。而最后母亲抛弃姐姐的原因是,姐姐隔着门说出了真相“我也你是偷情偷来的。”母亲的不幸转嫁到姐姐身上,姐姐也会觉的母亲的不幸都是因为自己,而给姐姐带来更深层次的自责、自卑和自我否定。

10.父亲与机车少年
被老家“父权”抛弃丧失依靠的母亲,在车站哭泣时,遇到痞帅的父亲,继而通过与父亲结婚,在一片人生废墟中亲手把“父亲”的形象主体重新建立起来。
被家庭抛弃丧失依靠的姐姐,在车站哭泣时,遇到有趣的机车少年,继而通过与机车少年的玩耍,似乎要和母亲走同样的道路,通过机车少年重新建立可依靠的“父权”,但是这里舒淇导演设计了一个超现实的“上吊”画面。

11.上吊
即当姐姐要走和母亲同意的道路时,姐姐爬上了树,拿出绳子,这里既是姐姐内心痛苦的写实,也是导演自我反省“走老路和上吊无甚区别”后的嘶吼。

12.“你们都是我的,你们跑不掉”
父亲或“父权”对女孩们的领土宣言,字面意思,你们这些女孩都是我的,此类话语包括但不仅限于“没有我,你们明天吃什么”和“没有我,你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

13.小丽与小莉
导演设计两人的相同性:两人同名,两个人都是被“父权”伤害,家庭破碎,在人生的一片废墟里一起爬过悠长的绿道,推开砖墙,翘课,来到大人们的世界。
相同性的写实层面:导致女孩们的悲剧大抵相通。
意象层面:可以把小莉看作是小丽想象的平行世界。现实中没有小莉这个人,小莉就是小丽。

14.口红
母亲涂口红出门,被父亲按在床上蹂躏。
母亲不涂口红出门,被父亲嫌弃出门也不涂个口红脸色这么差别人看到还以为我在家怎么了你。
口红是父亲宣告权力的工具,是改造母亲,让母亲服从自己的工具。

15.“你和他离婚好不好?”
姐姐对母亲的恳求,注意这里的画面设计,姐姐畏惧母亲责罚她而夺门而出,紧紧拉着门,防止母亲从屋子里出来揍自己。
这里姐姐在“外面”,而母亲被“锁在房间里”。

15.房间
母亲无法离开的房间,母亲被锁着的房间,母亲生活着的房间,母亲化妆着的房间,母亲吃饭的房间,母亲工作的房间,母亲睡觉的房间。母亲自愿走进的房间,母亲看清真相后不愿走出的房间。这个房间既是母亲“依靠”的写实,也是象征。在这个房间里,埋葬了母亲的自我,供奉着一个无上至尊“男人”,即便死后的灵堂依旧香火鼎盛。在这个房间里,后来贴上来一个大大的“忍”字。

16.美发店的老板娘
在母亲被男顾客揩油时,会替母亲打抱不平,但没有更多的实际行动,劝母亲离开父亲,寻求更好的生活,但可悲的是,这个更好的生活依旧是建立在一个“想象中的对他好的男人”身上。

17.给美发店送水果的男人
即老板娘口中“想象中的对他好的男人”的想象照进现实,但就在我们所有观众都在期待母亲离开父亲,投奔这个男人时,老板娘说“可惜了,他有老婆。”在这里,老板娘就是我们所有人潜意识中“找另一个人来救赎母亲”的意象化。而值得我们追问的是,这样一个有老婆还给美发店嘘寒问暖的男人,真的是更美好生活的开始吗?

18.桌子上的报纸
母亲,姐姐妹妹吃饭时会在桌子上盖一层报纸;父亲吃饭并不会,父亲暴怒下会狠狠踢翻桌子,并用脚踩在桌子上。这层小心翼翼的报纸,究竟在小心翼翼什么?而被报纸隔开的究竟是什么?

19.桌子
被踢翻的桌子,母亲要把桌子恢复原位,但父亲踩在桌子上的脚是阻碍。在这个画面中,母亲是修复者,缝补者。父亲是破坏者,阻碍者。暴力的产生不仅仅是施暴者的残忍,也有被施暴者的纵容与配合。

20.煎鸡蛋
妹妹想吃煎鸡蛋,姐姐不想母亲操劳,试图制止妹妹,母亲起身给妹妹煎蛋,最后到冰箱拿鸡蛋的时候才问了一句“你吃不吃”,姐姐点了点头。这句台词的设计,引申出“母亲到底,想不想让姐姐吃鸡蛋?”的联想,母亲还是爱姐姐的,但不多,将母亲角色复杂化,将姐姐角色痛苦化。

21.父亲的死
父亲出车祸的夜晚,是姐姐被逐出家门的夜晚。
这里的设计为“父权的死亡”和“诺拉被迫出走”

22.上香
被抛弃的姐姐时隔多年回到房间,母亲对着死去父亲的遗像说姐姐回来看他,并让姐姐上香,姐姐没有上香,最后由母亲上香,上香后才开始吃饭。

23.“你和他离婚吧”
姐姐被离开房间前,对母亲的哭诉,潜台词是在寻求母亲更多的保护和关爱,“母亲”在此刻仍作为姐姐生命的“依靠”存在。在这句哭诉中:主语为“你和他”即“母亲和父亲”

24.“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姐姐最后回到房间,对母亲的哭诉,字面意思,对母亲的责问,但“母亲”在此刻已经不是姐姐生命的“依靠”,在这句哭诉中:主语为“我”即“姐姐”本身。

25.女孩
当女孩还是女孩的时候,并没有书中记载的美好的曾经和现在。女孩们生活在父亲们的魔爪下,从一个父亲逃往另一个父亲,在一个又一个父亲中流连,徘徊和死去。

影片在女孩的哭泣中戛然而止。

一部不轻松,真实且压抑的电影,很难让观众真的明媚起来。即便导演在最后乐观的,温柔的把画面明度调亮,留下了姐姐拒绝了朋友“我陪你一起回去”的建议,一个人返回房间,以自身为“依靠”,并与从前和解的光明尾巴。

我依然忘不掉姐姐躲在衣柜里透过拉链,穿过门缝的那双茫然到空洞,无措到失神,恐惧到清澈见底的眼睛和那双无形的,想象中的巨手。我依然忘不掉姐姐偷拿同学的面包小心翼翼趴在桌子上慢慢偷吃的幸福模样。

“这么多年,女孩怎么过的,你知道吗?”

即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概率就是站在“车站”里寻找真龙天子或真凤天女的下一个父亲或下一个母亲。

但一千个母亲总有第一千零一个姐姐,我想,或许这就是这部影片的意义。

被哭声掩过,《女孩》没说完的“这些年怎么过的”,是灯光亮起,影片散场,留给每一个观众的课题。

至此,一部及格但不优秀的作品。


男主角的选择是整部电影最大败笔,演技没有问题,但是太帅了,帅的不够残忍,残忍的不够普通。
扩大了观影受众,拉低了作品质量。

成年后的姐姐没有接住童年姐姐的演技,也可能是剧本转折的太过突然,带来明显的落差,迅速将观众拉出铺垫了100分钟的情绪,一种滑稽的潦草的虎头蛇尾。

个人觉得,如果最后姐姐回到房间,一句话也不说,就是低头吃面,然后痛苦流涕。
会比说“你最近过的好吗?”“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的”然后再哭,会更有力量,更真实,更触及人心。

对于一个立志与“父权”决裂的普信男来说,整部影片并没有感到冒犯,看着“父权”被抽打,还有点小爽,甚至自己也想上手抽两鞭子。

导演就像刺客聂隐娘一样,孤身杀进“父权”的皇宫,不仅手刃了皇帝,还一把火,烧了皇宫。狠不狠?爽不爽?

四线边城的影院并没有太多排片,也没有太多观众。周五的电影院冷清的有些寂寥。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明明大家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选择,却变得更忙碌更紧张更焦虑,是什么局限了大家的视线?

而本文所有所谓的抨击“父权”,其实只是看到了“父亲在欺凌母亲”“强势在欺凌弱势”,而这样的事时刻都在发生。

“皇宫着火了,快逃啊!快逃啊!”可悲的不是聂隐娘拿着扩音喇叭,也没有喊醒做着春秋美梦的我,而是我聋了,十个百个亿个扩音喇叭也是徒劳。

但幸好聂隐娘还有手,可以扇我巴掌,十个百个亿个,如果这都扇不醒我,大概可以扇死我。

我最好不聋。

致谢:
感谢被流感纠缠,面容憔悴,强撑精神和我一起看完了整部《女孩》的阿琰,因为有你我的世界更加丰富,感谢舒淇导演的魄力和勇气,即便整部电影并不完美,但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感谢不完美。感谢有所包容。感谢读到这的你。感谢写到这的我。感谢偌大的北平,还有的这一方书桌。长夜漫漫,长夜慢慢,将上下而求索。

———2025.11.3凌晨01:03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