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哥哥就望着天台,然后,在天台上一跃而下,差点把人吓死。
然后,镜头一转,天台外边还有一段儿呢,哥哥在这里,许下了愿望,将来,一定要努力读书,考进香港大学,做个好老师。
多年过去,老师成为了老师。
课后打扫时,清洁工发现了一封残破的遗书,这事儿,引起了校方高度重视。
这个年代,跳楼的太多了,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
于是,开会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副校长是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的,但仔细想想,或许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人,一言不合就压力大,到底是承受能力太低,还是真的压力大呢?
这个问题永远无法知道答案,这不是数学题。
听到副校长的这番言论,老师是不同意的,站起来就是一顿“整顿职场”的操作,哎呦,正义感爆棚呢。
但是,不好意思,这只不过是老师的心理建设,等到老师发言,中规中矩。
由于事先并没有看剧情介绍,一度以为,这故事,大概是讲老师的单挑的吧,毕竟,这教师节也快到了,那些不讲师德的老师,也需要一部电影鼓励鼓励。
这边,找事主的事情在继续,老师已经回忆起童年。
当年,老师的家庭,也算是精英家庭了。
郑中基靠着自己的努力迈入了精英阶层,由于自己的原因,他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所以,对孩子也是这么要求的。
明细看得出来,老大比较笨,老二比较聪明,所以,家里的待遇,也是肉眼可见。
在这场音乐会上,郑中基捐了十万。
但是,名字是签的夫人的名字。
这个让郑中基很不爽,出风头的事情被你做了,钱却是我出的,这个天理难容。
回家好一顿收拾。
说实在的,凤凰男大概都有类似的通病。
这个家庭的问题不小,但拼命往上爬的郑中基觉得没问题,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么过来的。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哥哥是啥事儿都干不成的节奏。
功课功课不行,弹琴弹琴不行。
但是,钢琴老师是个温柔的女生,即便哥哥再怎么不行,还是可以与人为善的。
这,大概是哥哥萌发当老师的最大原因。
回到现在。
老师班上有个问题学生,绰号蛋糕。
至于为什么叫“蛋糕”,并不是因为长腿。
老师觉得,这个同学,最有可能是写遗书的那个。
于是,找机会谈心。
我们始终要学会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儿。
这话没毛病。
当下的社会,是个狼群环伺的搏斗场,在温室里头长出来的花朵,经不起这样的摧残。
到那个时候,你去抱怨这个环境给你压力了吗?
如果这点风雨都不能经历,那还能做点什么呢?
如果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那也就罢了。
如果,只是个精神脆皮,那怨天尤人的压力,多少有点可笑吧。
抑郁,是种病,得治,不治将恐深。
但是,预防大概更重要,先期免疫更重要。
对抗抑郁的最大武器,大概是坚强自己的心志,无它。
这就像跑马拉松,从来不锻炼,选择去跑马拉松,这未免太可笑。
如果坚持锻炼,未必能跑马拉松,但至少可以跑个800米吧。
如果,你跑个50米,就喊压力大,那只能证明自己脆皮吧。
这些都是题外话,有感而发而已,和故事没有太大的关系。
老师以为自己的苦口婆心,蛋糕多少会有点感动吧。
但是,老师想太多了。
蛋糕随便反杀了一句,让老师无言以对。
一个经营不好自己家庭的人,还好意思劝别人,省省吧。
好吧,来看看老师的家庭生活,为什么搞到这个地步的。
其实,一开始俩人貌似也很美满的呢,看个问题学生的家庭作业,俩人都能补个家庭作业。
但问题时,当要“奉子成婚”时,老师退缩了。
妻子没见过这么渣的男人,选择离婚。
理由相当充分。
可是,老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得好好探究一番。
于是,又回到了童年。
这一天,电视上报道,本地漫画家谢永滔自杀。
这个漫画家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小编还特地请教了度娘,但没得到答案。
但是,他的作品,是哥哥小时候唯一的慰藉。
很巧合,这里也提到了“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几乎和《错过你的那些年》里头一样。
漫画家的死,成了压倒哥哥的最后一根稻草。
故事至此,才“真相大白”。
原来,老师是弟弟,哥哥早就在不堪重负中选择了自杀。
哥哥的死亡,郑中基是需要负全部责任的。
他的那套教育方式,源于自身成功的幸存者偏差,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但是,成就是不是需要“逼一逼”,个人感觉还是需要的。
第一天跑50米可能觉得累,但每天坚持,或许一年后,能跑到800米。
一定的压力,在承受范围内的压力,给一点大概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但是要注意分寸,一旦过量,适得其反。
故事里头的哥哥,只是个孩子,给太大的压力,大概就没有了腾挪的空间。
如果已经成人,适当给点压力,应该没太大问题。
作为过来人,郑中基大概也是明白,现在不遭受家庭的毒打,将来必然遭受生活的毒打。
只是,他也不是教育家,没有尝试过其他的方法。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可惜,郑中基太多时候,只是在拼命往上挤。
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孩子高考结束,要上大学了。
老爸拉着孩子喝了顿大酒,直接把孩子往死里头灌,第二天,告诉孩子,两瓶啤酒,这就是你的极限了,知道自己承受的极限,以后才能好好生活。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监护。
但是,成年人的“成长”,需要自己自强。
动不动那抑郁出来当借口,未免太牵强。
故事最大的悬念解开,后续基本没什么波澜了。
老师大概也是在这场遗书事件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心病向来只有心药医,自己沉沦在过去,别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唤醒一个假装睡觉的人。
这世界,最应该学会的品质,大概是珍惜吧。
珍惜自己,珍惜家人,珍惜身边人。
珍惜时光。
自从哥哥选择了自杀,整个家庭也就崩塌了。
所有人,都不会快乐。
弟弟,从此都没有快乐过。
这一点,早就被当年的女友,如今的前妻看得明明白白。
故事最后,是一场所有人的“成就”吧,那封遗书,究竟出自何人,故事并没有明确交代。
或许,这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
关键的是,老师通过此事走出了自我。
你我,都该警惕,别让情绪左右了自我。
自从哥哥自杀后,郑中基大概也从来没有快乐过。
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从此割裂成遥远的世界。
最后,郑中基已经“记不起他的样子”,心痛得无法呼吸。
多年以前,小编也曾码过一些文字,曾经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提到过,叫做《落凤崖的风》,故事里的“我”,在多年以后,也记不起女孩的样子,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