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史泰龙的电影,当时应该算是每一部比追。

但是,这部当时大概是看了个寂寞,依稀还记得,当时看完,内心无比寂寞,没看到史泰龙在电影里头突突突,就是扳了个腕子,有点敷衍了吧。

故事基本没有什么“激烈冲突”,如果不是在当年“没什么选择”的年代,估计史泰龙会扑得像成龙那样。

然而,当小编“身为人父”之后,再刷,才发现自己当年实在太浅薄了。

...

故事里头杂糅的关于“父子”之间的话题,即便放到现在,也依然“新鲜”。老外,对“家庭问题”的探索,还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完全不是咱们意识里头的“家庭观念淡薄”。一个“自由意识”教育的家庭,和一个“应试教育”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观点甚至是有点背道而驰的。史泰龙只是个卡车司机,是怎么搭上千金小姐的,这个故事里头没多做交代,大概,也可以用老外年轻都犯错来解释吧。反正,史泰龙贡献了种子之后,就彻底被排除在“阶层”之外了,想想肖医生的境况,大概也很可以理解。这事儿,本来就大家各过各的,彼此相忘于江湖了。然而,此时千金小姐病入膏肓,想起了儿子缺失父亲这么多年也不是个事儿,决定临终前,勇敢一把。但是,儿子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对于卡车司机的史泰龙,一脸的不理解。就这破玩意儿,是咱这种富三代坐的么?

...

这父子俩相见,是“分外眼红”。

但俩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得听千金小姐的,从这点而言,俩大男人,都有一个“怕处”,那还“有救”。

现在的00后,天不怕地不怕,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老爸老妈心里,自己就是他们的软肋,大可以横行无忌。

真的很头疼。

咱也不能像史泰龙这样使用“暴力”吧。

恨我吧,但我们还是要继续赶路。

这爷俩可以做到,但……现在的00后,一旦开始摆烂,就直接躺平,啥“继续赶路”,不存在的。

...

当然了,80年代的小孩儿,还是多少“讲道理”的。

在小孩儿内心深处,毕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他只是埋怨史泰龙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出现,甚至连一封信都没有。

当然,史泰龙不出现是有原因的,至于信的问题,那只是霸道外公的信息封锁。

哎,关于“信息封锁”这件事儿啊,值得吐槽的可太多了,憋着。

...

史泰龙对付小孩儿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

但,俩男人都有一个“害怕”的对象,那就是千金小姐。

这里,请摒弃常规意识里头对“千金小姐”的误解,故事里头的千金小姐,是很有生活的。

有些事儿,即便你不愿意去做,但也必须做。

这就是所谓的“责任”。

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责任”,那大概永远都长不大。

...

卡车司机,向来都是睡在车上的,也不知道老外那边是不是也有偷油贼。

反正,睡前史泰龙“警告”过小孩儿的,不要睡着睡着靠到自己肩膀上。

结果……

记得当时看到这一幕,严重反感,硬邦邦的史泰龙,怎么可以靠到一个小孩子的肩膀上呢。

但是,如今看起来,这一幕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作为家长,任何时候都想着和孩子“在一起”的,只是,随着孩子长大,家长的“靠近”,只能越发的小心翼翼。

...

其实,小孩儿和史泰龙已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这一点,小孩自己很清楚。

“阶层”问题,人家老外早就在80年代说得清清楚楚。

如今,咱们这边“闭口不谈”,只是闷声大发财。

...

对于小孩儿这样的“偏见”,史泰龙也没有惯着。

史泰龙有这样的“底气”,确实值得敬佩,咱只能苟着。

区别在于,小孩儿被“训斥”了以后,会自己思考自己的“狭隘”,而咱这边的“董小姐们”,却觉得这一切天经地义。

...

故事的主要情节反而感觉没什么意思了,当年感觉没意思,现在会感觉更没意思。

老外也是啥都玩,一个扳手腕的游戏,竟然也能拿大奖。

更有意思的是,小孩儿在被史泰龙“催眠”后,竟然也能“大力出奇迹”。

只是,这碗“怪味茶”,却值得你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