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说《导演请指教》这个综艺很有争议,上个周末,北京连下了两天雪,冻得完全不想下床的我也打开电视看了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所触动的一个是包贝尔导演的《哪吒》,另一个就是二手玫瑰主唱梁龙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
一开始不懂这个节目争议的点在哪,也不太能get到二手玫瑰和梁龙(虽然我是一个东北人)。但是看完《疯狂的外星人》,我懂了。
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梁龙的这个短片一开始的画面我就喜欢上了,因为他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喜欢的一位叫马良的摄影师和国内的一个叫简迷离的乐团,他们的作品风格也都是另类中带点小诡异,懂的人自然能读懂他们作品里的情绪和温度。我觉得梁龙的片子也有点内意思,可能他们骨子里也是一类人吧。
首先,我觉得拿梁龙拍的这版和原版贺岁档爆笑喜剧大片比其实是一件有点可笑的事情,二者风格完全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其次,我想说:没有所谓的剧情并不等于没有表达,有时候情绪的渲染比直给故事更深刻有力。
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ta只有一个人,没有同类。ta也尝试过融入他人、融入社会,但想要做到完全融入似乎并不容易。不过,不一样又怎样,ta还是会遇到和自己在某一时刻、某一维度有共鸣的人。
瞬间觉得,梁龙和喜欢梁龙这部作品的人其实就是片子中的“外星人”,看似与这个社会和大众想法格格不入,但是他们足够友好和真诚,都带着好奇心想要与这个世界接触,哪怕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哪怕他们看上去不那么讨喜,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和其他不同群体在这个世界上共存,ta们才是被大众“孤立”的存在……
傍晚的时候,一整期节目看完,感觉梁龙的这部短片后劲儿实在太大,再加上我实在是对没看完这部我最喜欢的短片抱有“怨念”,就在网上搜了未播出的画面,还找到了完整版一口气刷了两遍。我想说,停播绝对是观众的损失,因为到后面,当黑白画面一下子变成色彩浓郁的画面时(看到第二遍才注意这段的歌词是“谁说耍猴的不是艺术家”),那一瞬间的感受还蛮震撼的,之前觉得憋屈的情绪一下子找到了出口。不过这样依旧没办法弥补第一次没有完整看完的遗憾,因为片子从中间断掉了,情绪就卡在那里捡不起来了,始终不连贯,我相信很多人跟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另外,其他关于跳舞阿姨、碰碰车女孩、男孩和演讲诗人,网上有很多人解读,都很详细,我就不复述了,反正我看过是越来越觉得值得深挖的东西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找。片子在节目中没有放完让我觉得可惜,也有一些引战的观点让我觉得悲哀,但最感动和温暖的地方,就是在戏中出演“外星人”的演员潘斌龙。之前他在选择导演的阶段就一直表示自己要等梁龙导演的作品,哪怕最终等来的是不露脸、全程没有台词的角色。现场经历作品被停播,他也在各种方面表达了对梁龙导演的支持。如果这是人情的温暖,大潘精准的表演就是用专业在展现对“异类”这个概念的包容与共情了。
大潘一出现,蒸汽朋克的造型就很带劲儿,但表情被遮住了大半。外星人抿着嘴,乖巧可爱,没有任何攻击性,这是他的常态表情。随后他检视自己的凳子,想和大家摆放的一样,小心翼翼的对比与观察透露出想要融入的态度。
三五成群的大妈骑着摩托车驶过时,膝盖微曲的形态透露出一种好奇但和环境隔着一层的生涩感。
当孩子观看时,外星人特别摆了动作被用来画像,体态上扭捏却也自信。但发现孩子画的就是真实的他,而非故作姿态的自己时,一瞬间泄气的样貌非常呆萌。
在碰碰车一场里,大潘展现了笑容,全露齿,机械、超现实。在碰碰车的氛围里,外星人也体会到欢乐的情绪。
然而遇到保洁诗人,通过长时间的对视,他们确认彼此,外星人好像小孩子那种模仿的玩笑,1:1还原了诗人的笑容。在这里给观众一个标记:同类。
当所有不一样的人聚齐时,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依然是去参加了一场广场舞。但整齐的动作中,外星人还是那么突兀,努力的模仿,却因那双大手格格不入,只好卖力地跳自己的动作。当镜头推至独舞时,色彩出现了,所有黯淡消去。外星人比划着看不懂的手势,一个人跳舞,全片结束。
这样一个作品,叙事非常的碎片与零散,和观众交流的主线就是一以贯之的外星人,他是一个懵懂可爱的孩童般纯真的异类。他本能地行走在人群中,他忧伤开心跟随,他既是故事、符号也是情绪。这样的表演看似简单,却是真实与幻想、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链接,必须和整个短片的气质浑然一体,多一分太具体,少一分没效果。那些所谓的“最美表演”不就是给演员一个这样的情境,去做这种表意又表情的演出吗。所以在这部片子之前,我会说大潘是一个好演员,之后,应该说他是一位表演艺术家了。
采访时,潘斌龙说自己在现场很为梁龙导演难受,自己也很难受,他说“比方说很多年轻人,在往前走的路上会被很多人不接受,尤其你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情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大潘是懂梁龙导演的,也正因为能够读懂才会欣赏和认同,才能够很好地在影片中诠释出梁龙导演想要表达的感觉吧。
我是没想到自己以这种方式get到二手玫瑰,我得赶紧去找几首他们的歌儿听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