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完贾冰执导并主演的新电影《假爸爸》,综合体验同样是非常糟糕的。

这样说吧,贾冰辛辛苦苦凑了不少钱,动用人脉拉来不少明星客串,然后绞尽脑汁憋出的这部将近100分钟的喜剧电影,其好笑程度和可看性,完全比不上他在《抓娃娃》中出场的那几分钟。

再鉴于该电影票房之惨淡,所以无论从娱乐性,还是经济价值来说,它似乎都有着“奇大耻辱”的意思。

...

首先,这部新作就是那种“一眼烂”的电影,因为它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用“一锅端”的方式来交代完所有的关键设定。

什么杨十月和父亲的情感矛盾,父亲患上脑瘤,杨十月的琴行生意不景气,父亲曾是知名歌唱家,以及父亲的歌唱事业早就偃旗息鼓,家庭面临经济问题等等设定都被一锅端的抛出。

再然后就让杨十月遇上冒牌的假爸爸,后者不仅长得像,甚至连唱功都能一比一复原父亲的声线,同时后者又是家境贫瘠的存在,没能力直接偿还手术要求的30万。在如此种种的设定抛出后,也才有了贯穿整部电影的“绑架巡演”的发生。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信息都是在开头一锅端抛出的,而作用自然是能给叙事提供方便,让后续发展都能找到铺垫。

但这种创作上的方便又难免导致观感上的乏味和无趣,包括主角们的情感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都毫无悬念可言,就像等着幼儿园小孩数1234而已。

...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喜剧,《假爸爸》还有着另一大问题,它几乎所有笑点都是直给和过家家的。

比如杨十月(尹正饰)“绑架” 假爸爸(贾冰饰)去巡回卖唱的开始,就莫名其妙的安排假爸爸去买古玩,美其名所谓的“胜蒜在握”的笑点。

前一刻还在逃跑的他,却被安排乖乖购物,就为了来一出所谓的谐音笑话---这段剧情铁定是累赘和多余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压根就一点都不好笑。

同时类似的“不好笑”可谓贯穿整部电影。比如因为杨十月在夜总会捣乱的“假唱暴露”,也比如他和假爸爸在澡堂上的“热水逞强”,还有假爸爸在被仇家追捕时的窘态暴露,和那一连串骑单车逃跑以及泼洒辣椒面的嬉戏玩闹,等等等等笑点情节都只有让观众强颜欢笑的水平,是真怎样尴尬就怎样编排而已。

...

不过“不好笑”还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槽点,剧情编排上的“莫名其妙”才是,同时某些莫名其妙甚至达到离谱的程度。

比如前面说过的“胜蒜在握”的编排就是一大莫名其妙,但离谱的是,这段不好笑且莫名其妙的剧情居然被当作剧末“改变命运”的伏笔来使。而更离谱的是,这个改变命运的情节居然还是为另一个更更离谱剧情的兜底为之。

制作人居然在剧末阶段安排杨十月突发善心爆炸,决定联合假爸爸登台自曝所有假唱真相。该行为确实为假爸爸挽回儿子的感情,但同时也断送所有演出费用,而要知道的是,这些费用可是杨十月父亲的手术救命钱啊。

这段编排就是妥妥的顾此失彼,也即编剧力一塌糊涂的诠释。但父亲终究还是要救的,否则杨十月就只能沦为彻头彻尾的不孝子了,而制作人给出的解决方法就存在两大离谱点---一个是手术居然可以先做再还钱,那你们说杨十月一拖再拖,一直想凑够30万再去救父亲的行为是不是离谱至极?另一个则是前面说到的“胜蒜在握”,它居然被某一个魔怔般的古玩收藏者看中,并用一口价30万买下,然后美其名大团圆结局。

你们就说离谱不离谱?足不足以让观众当场大吐一口老血?

...

不仅如此,事实上类似的“编剧力一塌糊涂”的体现可谓遍布整部电影。

比如30万手术费的设定就特别不搭调。你要说现金积蓄不够,那抵押父亲的大房子先去治病就不行吗?还有杨十月一个不学无术且毫无行业地位的小青年,都能拿出40万现金买吉他了,那为啥曾是知名歌唱家的父亲连这点手术费都拿不出呢?而你要说存款真不够,房子也真不能动,那请问父亲就不能先向他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脉朋友借点救命钱用用吗?

我敢肯定贾冰是没能力和胆量去回答这些问题的,所以他就只能选择糊弄,选择让杨十月连问都不问父亲就直接跑去凑钱,用极其生硬和不合理的方式来构造一段“救父赛跑”,并以此来推动杨十月的行动,但留给观众的也就只是憨憨和虚伪罢了。

...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他们都不犯傻,那剧情的开展就容不得怎么简单就怎么来,而“不简单”可能对于现在的贾冰来说就显得过于苛刻了。

但是但是,观众又有什么理由去为一场简单、乏味、离谱、憨憨、且不好笑的电影买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