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就是注定为大银幕而生。毕赣导演的《狂野时代》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刚看完,先来分享一下最直观的观影感受。这一次,毕赣导演不仅将视觉奇观推向极致,更试图在影院空间唤醒观众们全身的感官。唯有透过大银幕,你才能完全沉浸于这场视听洪流。

影片开场即是一场感官的席卷。毕赣导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我们带入这场狂野之旅。在高质量工业化的加持下,他以更加成熟大胆、浪漫梦幻的叙事表达和镜头语言,完成了对电影语言边界的拓展。

整个故事以六个篇章如画卷般展开,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为引,悄然进入到电影构筑的世纪时空迷宫之中。每一扇门背后,都藏着一段独立但又暗中关联的故事。

第一幕故事以视觉为引,在致敬以默片开启电影诞生的同时,引出一个坚持做梦的卡西莫多式的怪物。在电影里那个人人被迫放弃做梦的年代,他却坚持做梦,渴求看见,也成为观众们进入梦境的引路人。这一幕处理得非常梦幻,在致敬电影史的同时,也融入了很多导演的思考;而“看见”在此也有一语双关之妙。

听觉是第二幕故事的内核,随着迷魂者的脚步,我们继而走入乱世,迷魂者化身柔美少年,和赵又廷饰演的长官展开一场斗智斗勇,以求争抢到能发出世上绝美声音的箱子。味觉开启的第三幕里,迷魂者则成为风雪残庙中罪孽深重的小和尚,与他心中的镜像——父亲模样的苦妖共同品味甘与苦。到第四幕故事,迷魂者又变身成江湖混混,带着小女孩用嗅觉识牌的把戏行骗,结尾再次回点“嗅觉”的设计,非常灵动。

最让我印象至深的是第五幕故事,仿佛进入后现代的荡麦时空,毕赣标志性的长镜头再现。迷魂者在此成为阿波罗,在千禧曼波的氛围中,和李庚希饰演的神秘的吸血鬼女孩陷入末日情愫。“亲吻”和“咬人”也由此成为触觉最好的抓手。影片结尾,是在前五感之后汇聚成的情绪高潮,不夸张却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狂野时代》保留了毕赣的作者诗性,但也极大发挥着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共情之处,因为贯穿叙事始终的是每个人都能深有体会的亲情、爱情、友情、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对归属的渴求,等等。这些人类共通的体验贯穿始终,让电影绝不止于形式之美。

当然,这个故事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演员。易烊千玺的表演尤为亮眼,近乎完美地驾驭了一人分饰五角的高难度挑战。五个角色情绪迥异、体态有别、音色分明,他却游刃有余,不仅精准刻画不同身份,更以眼神的虚实变化串联起迷魂者的暗线灵魂。在他的演绎中,这些角色不再是机械的设定,而是被灌注了生命,在银幕上真实流动。

或许,电影《狂野时代》是毕赣电影作品中迄今对观众最为友好的一部。拥有成熟电影工业的加持,却依然坚持诗意探索,不失艺术野心。这样的作品,注定将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