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播至喜宴所有客人丑态集合的一段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人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恶心反胃吧。与此同时,影片前半部分在大片鲜红所渲染下的达到批判的高潮,紧接着就用一个怀孕事件去“强行”结束上一个故事,快马加鞭地衔接起事件的反思与解决之部。彼时观众的体验,应该类似于在被气昏头的边缘被浇了一盆水吧?我有一句评语要接在李安的那句名言后面“嘉宾们,你正看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观众们,你正看到五千年表达压抑的结果”。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越发冷了下来,静了下来,成功把大众憋闷的火气引向了反思。也将我尚不成熟的四星念头引向了五星。反思之部的高潮,表现为一种是静而有力的澎湃:即三条谈心的线索并行发展,一家人看相册,直到结局定格于久病的父亲归国的背影双手高举的时侯。此时,这部影片的立意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一对结束的处理兼顾了戏剧性,全片的平衡感,观众情绪,甚至照顾到中国人的那点“无望之期望”,披着圆满的外壳,却揭示更深刻的,无法用影片表达的无奈与悲哀。作为电影,这个处理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我反对无脑喷结尾“大团圆的”人,说实话,这种人应该是被大量无病呻吟所谓悲剧养出来的愤青。

同性是一个如此为豆瓣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前人之述备矣,如果感情可以如此美好,两厢情愿的事情谁不会在心里叫好呢?但也易看出,在李安更大的野心中,它仅仅是主题之一,他意在追问,是什么让人在叫好之前变成了哑巴,是什么让所有人都得到变成所有人都失去,是什么让每个人都在流泪,是什么让每个人抽向别人的嘴巴,反手便不受控地抽向自己。李安用他那无比盘根错节的中国之心记录与总结着中国人,他不稀求精确,甚至不关心客观。他执著于拍出的,是“只有中国人有,而外国人没有”的东西,为了这个终极目标,他似乎不在乎他拍摄出了“文化自信”还是“文化糟粕”。他无意评价,却热衷于讨论与总结,而且总是怀着热切的悲悯。如果说饮食男女是一首嬉笑怒骂的赞歌,那喜宴就是狂欢之后的一声冷笑,之后,再用一声叹息去补偿这个冷笑。

看他的电影就像看文人山水。既能看到一个戏剧性与另一个戏剧性危险而充满张力的平衡,又能看到一个半空中如此清晰的山,根之因与梢之果却消隐于那永恒的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