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在老媽的強烈建議下看了《令人心動的offer》建築生編。雖然觀察室确實拉,但好在現場還是很有意思的。作為一個剛轉專業來建築,手還很生的學生,這檔節目給了我很多體會。一部分是關于行業環境以及同學們關系狀态的,很親切。當然,最重要的另一部分是關于能力培養的。綜藝中的同學們已經足夠優秀了,尚且時時感到力不從心,而我起點更低,又有更長的路要走,真正滿足這些要求可能要花一輩子吧!

通過一次次的項目鍛煉,能看出建築設計對人的要求确實是又多又高。從榮格八維看,幾乎是要求我成為一個八邊形戰士,确實很有挑戰性。但重要的是,該工作會在改善他人的同時拯救自己,二者是統一的。而這兩點恰恰涵蓋了我個人理想的所有層面,因此也是值當的。

建築的創作特點是這樣的:一方面,建築是被限定出來的,此時,建築師的使命是解決問題,行動是作減法,用以“分”,分場地,分功能,分繁為簡,分混為純,分未知為已知;另一方面,建築是被賦予出來的,此時,建築成為建築師藝術追求的外化,行動在作加法,用以“合”,加體驗,加細節,合已知為新“未知”-待用戶探索的未知。

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藝術追求統一于建築師的價值觀。由此,一切對社會與人的偏見将成為建築師的大敵(Fe)。放棄偏見就是卸下包袱,卸下包袱才能敢想,敢想才會有這些解決辦法與藝術靈感(Ne)。

建築的空間組合可以從任何其他藝術門類中得到啟發(Ni):文學作品的行文邏輯塑造出文學氣質的建築;電影作品的剪接邏輯塑造出電影氣質的建築。啟發可以通過轉譯為建築所用。轉譯是邏輯的轉譯,不是意象的轉譯。

這其中,邏輯構架(concept)切忌鑽牛角尖,隻抓大但死不松手才是把握的真谛(Ti);而意象(image)則正相反,它切忌來自于抽象與推導,而是豐富的生活經驗。用戶追求的一切體驗(Se)應該被歸納到建築師的個人經驗中去,也因此,它的出發點越小越好(Si):材料越細膩,越令人想要觸摸(→Se);情緒越細微(Fi),越普世(→Fe)。日本許多藝術令人贊歎就是因為它們對于這一規律的把握。為此,又需要四個主要能力:對于細節的關注(Si),五感經驗包(Se),對情感的敏銳感受(Fi),與人情緒高度共振的表達技巧(Fe)。

而實戰操作層面,即對于邏輯構架的填充,如具體出圖的計劃表,乃至合作中的領導與被領導,要更有魄力與執行力(Te)。第一,對待外界壓力,不能怯場,勇于承擔責任,勇于破局,不該社恐時不能社恐。第二,作為改變與實戰的學科,輻射他人的勇氣不僅應由能力給予,必也賴于堅定的個人信念(Fi)。第三,對于自己絕對誠實,不能自己騙自己。錯誤不可避免,但必須馬上調整好,勤于改正。自我催眠作為一種思維的懶惰,在建築中是極其自私,危險的,畢竟它拉了用戶陪葬。

遍觀這些要求,最難以把握的還是一種介乎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心境。從概念上講,用遵循秩序的手段實踐萬物齊一的夢想太矛盾了;從實踐上講,既發自内心地和大衆站在一起,又努力超越大衆的缺陷太難了,也太痛苦了,我無法定義自己,這将是一生的課題。但如果達到這樣的心境,我無疑會很高興,因為這标志着我前述理想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