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有那样一种魅力,成熟而内敛,坚毅而谦逊。

第一次听到高仓健的名字,是在2014年的报纸上,高仓健离世。我问父亲他是谁,爸爸说那是刚改革开放时,曾经家喻户晓的杜丘,“向前走吧,不要向两边看,然后你就会融化在这蓝天里”。十四岁的我被这般“浪漫”吸引,但真正看了《追捕》后,才发现这台词并不如想象般“美好”。然而杜丘——高仓健的男子汉形象,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他的脸庞方正而有棱角,面庞冷峻而黝黑,是海风的痕迹,充满故事和沧桑。他的动作干净利落,面对追捕冷静而勇敢,骑着骏马英姿飒爽。

他与众不同。不同于陈道明,高仓健缺少英气和霸气;不同于史泰龙,高仓健并不靠力量和肌肉吸引别人。高仓健所展现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一位检察官,一个逃犯,一位监狱技官,或者一位铁道员。他的深沉,是一个个普通的人的升华,他赋予了这些角色新的灵魂。

在这部电影里,作为一位为了完成妻子遗愿而独自驱车,从富山县南下至长崎的薄香的丈夫,他带给我们关于家庭和死亡的思考。

洋子为什么要把明信片寄到长崎呢?

仓岛最初并不理解。他希望在长崎的信中找到答案。而在另一张明信片上写着的“请将我的骨灰洒向大海”更是让仓岛疑惑,如此决绝的做法,仓岛自身在洋子的信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而当他看到长期的明信片上只有的五个字“さようなら”(再见),仓岛内心可能更加动摇了。

...

了解仓岛的洋子自然知道他内心的苦楚和不舍,如果不用这种方式让仓岛来到长崎,也许仓岛真的会守着洋子的骨灰,继续着在监狱的工作,看似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思念和悲伤会在无形中捆绑住仓岛的心,那种生活便也与监狱无异了。把信寄到长崎,让仓岛走出第一步,离开熟悉的环境,仓岛才更有可能做出改变。

仓岛确实犹豫了。他并不希望离开那个深爱的人,心底里都是和洋子一起度过的时光,各种各样的时刻,从相见相识,到相爱相依,洋子已经成为仓岛生活的支柱。

看出仓岛的犹豫的不仅只有大浦先生,还有港口食堂的老板娘。七年前她的丈夫出海后就下落不明,而她用丈夫的抚恤金将钓鱼店改成了现在的食堂。生活方式看似变了,但老板娘心里却始终挂念着丈夫,她的思念和悲伤在七年间里没有丝毫减少。

而在电影中,几乎每个人都承受着失去至亲的痛苦,但每个人面对痛苦的姿态各不相同。新近丧妻的国文教师,自比于俳句浪人山头火,却在寻找“归去之所”的旅途中行窃犯罪;喜欢看到顾客们笑脸的精明便当推销员田宫,却在得知妻子背叛后,靠工作和奔波麻醉自我;热情善良的港口食堂老板娘,在七年的时间里沉浸在丧夫之痛中,虽然生活恢复正轨,但内心依然消沉。他们虽然担起了生活的痛,却停滞了自己的时间。洋子不希望仓岛的生活也变成监狱般的枯燥重复和悲伤堆积。

洋子向仓岛的告别,也是仓岛对丧妻之痛的和解,是对新生活的问好。正如仓岛洒向大海的骨灰,既如记忆中与洋子生活在一起的幸福一样闪耀,也如仓岛未来的生活般充满希望和光芒。从亡妻的故乡迈出新生活的第一步,我想这才是洋子真正的遗愿。

...

仓岛向监狱邮递了辞职状,将年轻夫妇的结婚照交到了变成名为南原的老板娘的丈夫手上,好比从监狱中放出的“鸽子”,传递心处囹圄的老板娘的思念。现在的仓岛孤身一人,收拾起行囊,走向未知的生活。

...

相濡以沫已属不易,释怀悲痛更是艰难,而让心爱之人“放下”深爱着的自己更需要勇气。平凡之中蕴藏伟大,简单之处饱含爱意。这就是普通人的幸福。

写于2023年五月的最后一天及六月第一天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