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想到用成龙和张子枫类比龙叔和小玉的简直是天才。两个人脸型都偏圆钝温润,带着天然的善意和亲近感。

...

此沙演梁家辉最疼爱的养子也非常合适,他们的神态和脸型同样有点相似。恰巧这两组人物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

成龙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我从90年代开始喜欢梁家辉很久了,也一直很关注张子枫的电影。还有此沙,刚出道的时候我就关注了他微博。所以看到这部片子第一感觉真的是选角精妙又精准。

【从妹妹到拽姐】

张子枫这几年对剧本的挑选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你能感受到她的某种决心。难以想象前几年还像“妹妹”似的年轻女演员,能在《捕风追影》里靠打戏立住了她拽姐的形象:从不符合刻板印象、不被人看得起的坐在角落的“小透明新人”,成长为跟踪队的一张“王牌”。

...

大花们走向中女时代,老一辈们逐渐谢幕或转型,内娱很少再见到年轻能打的女演员了。张子枫这几年的选剧本的野心跃然于银幕之上。退休老警察和警探小萌新,与成龙的师徒组合很有张力;另一面,从零基础的动作戏,到大银幕上被观众赞不绝口的打戏,也能看出子枫的学习能力,够野、够年轻,也够聪明,知道要调动所有身体潜能去演戏。

【老学校,新学员】

剧情设计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犯罪类型片,影片开场十分钟的酒店追逃,各种大片中才能见到的易容、换装齐上阵。编剧显然深谙"草蛇灰线"的叙事技巧,每一个看似随意的细节都在后续剧情中得到巧妙呼应。

正反对抗老带新的模式在犯罪片里并不罕见,但是《捕风追影》通过精巧的设定又玩出了新意。Old school的侦查方法与超新技术的结合,也正对应着老一辈与新一辈的重装。

这方面的身份设置很有意思,成龙和梁家辉的角色年龄相仿:

...

以黄德忠(成龙饰)为首的警察一派和以傅隆生(梁家辉饰)为首的反派,各自都专业过硬,魅力十足。而他们作为老一辈,又要面对野心勃勃的新一辈。证明自己“彼可取而代之”是新一辈的课题;而如何在培育新人的时候不被取代,则是老一辈要面对的问题。

黄德忠是个退休老警探,本来就是被“取代”过一次的、业已谢幕的人。而他和梁家辉的那场打戏,不仅在动作上十分精彩,也在逼仄压迫的空间下,回答了他提出的那个"尚能饭否"的问题。

傅隆生是培养狼崽子的狼王头子,尚且身处权力顶峰,犯罪手段也惊人的巧妙,但是演员本身的历练和角色偶尔佝偻的设计,和身边一群嗷嗷逮捕的帅哥小反派对比,都能让观众很快意识到,他虽已是强弩之末,但也依然獠牙锋利,狠辣不输当年。

...

罪犯怎么犯罪,警察怎么抓捕是这种类型的主要看点。眼镜腿撬锁,苹果里装摄像头,这方面又让人学到好多新技能;轻松自然的笑点穿插在紧张刺激的追逐中,这是“龙式喜剧”的常见风味,当成龙一个人用伸缩杆将两个年轻人一个送进洗衣机、一个打趴下的时候,我好像回到了童年时租碟在带旋钮的小电视上看电影那个年纪。

...

除了让人称奇的警方与犯罪之间的较量,如何面对失去、什么才是亲情、AI时代下如何看待脑力和科技的关系,这些话题都很值得思考。

好看的动作片是一定要在大银幕欣赏的电影。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某个单一元素的突出,而在于剧情、动作、表演、技术的全面均衡。它拥抱AI时代的新鲜元素,又保留了老派警匪片的硬核气质;既有年轻演员的惊喜表现,又有老戏骨的稳定输出;有特效和视觉奇观,又有令人揪心的真实打斗。

这种平衡感,正是我放下手机走进电影院渴望看到的质感啊!

《捕风追影》或许有机会成为八月的一匹黑马,够经典、也够当代。在不同年龄、不同气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呈现出新的锐气。新势力、新科技、新人虽然年纪尚轻、资历尚浅,但未来属于且只属于他们;既往的经验也不该被抛弃,毕竟抓住罪犯的最后一步,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新技术,而是结结实实地铐上手铐。

影片用人物的态度展示了自己的态度:二元对立本来就是一场思维误区,没有“王不见王”,强者之间终有一战;不是“有你没我”,尊重旧日的骄傲,大胆投入新的探索,才是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