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元年,巨轮“弗吉尼亚”号,抵岸后,乘客潮水般涌上岸,奔向梦想之地——纽约。人去船空,想在头等舱捡点宝贝的黑人锅炉工丹尼,真的捡到“宝贝”——被遗弃在钢琴上的婴孩,他收养了这个“宝贝”,并为他起名“1900”……

早就耳闻有部好电影《海上钢琴师》,片中的主角叫“1900”,一直未能如愿。“爱奇艺”上无意搜到,一气呵成看完,高分果然不虚,值得回味、耐人寻味,刷过还想再刷。

“1900”8岁时,丹尼受伤去世,他又成为孤儿。从船头到船尾,“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全部世界,音乐就是他的灵魂伴侣,终其一生,他也未踏上陆地半步。他无师自通,是位天才钢琴家,他的演奏并无章法,完全是发乎心灵、运于指端,率性而为,或如疾风骤雨、狂放恣肆,或如行云流水、澄明清澈,他用琴声传递内心的纯净与孤独,他用琴声洞穿船上有着不同心事的人心,他用琴声呼应心绪的波动、眼神的流转,对一个一见钟情女孩的爱恋痴迷、温柔热烈、茫然无助、怯懦犹疑,随着十指的翻飞舞动,传达得淋漓尽致。

每当游轮靠岸,曲终人散,“1900”被浓重的黑暗和孤独围裹,他单纯的眼神却始终有光……

唯有一次,“1900”与船员告别,拎起行李箱准备离开,他站在下船的舷梯上凝神沉思,眼前便是纽约林立的高楼和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也许是想到陆地上反观大海,聆听大海的啸声;也许是去追寻那段一见钟情的爱情……但最终,“1900”止步了,将礼帽抛向大海,返身回到船上。

若干年后,历经岁月冲刷和战火洗礼,风烛残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炸毁。曾与“1900”合作演出的小号手托尼坚信“1900”还在船上,想方设法推延爆炸,带着唱机和“1900”唯一一张唱片上船,在船舱各个角落反复播放,试图用熟悉的音乐唤出隐藏的“1900”。

当“1900”终于现身时,托尼又力图用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勾画说服“1900”下船:组建二人乐队,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正常生活……

但“1900”不为所动,依然选择留在船上,最终随着冲天巨响和火光,与“弗吉尼亚”号的碎片,一起永远沉没于海底。

来自海上,终归于海,是自我毁灭,也是自我救赎,与他的音乐和“弗吉尼亚”家园,得永生。

作为一位天才的钢琴师,“1900”为何不肯离船上岸,开启正常的人生?是胆怯害怕,不敢面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还是理性睿智,未入红尘却早已看穿红尘?

笔者倾向于后者。

“1900”的音乐天赋源自海上世界,心思纯净、眼神通透,没有任何世俗的欲求,在有限的键盘上,他可以恣意挥洒出无限的音乐空间。

而一旦踏上陆地,他身上所有的灵性,必将荡然无存。他与托尼的交流,明明白白地点破了他不上岸的秘密: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2000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