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会集中看一段时间的侯孝贤。原因是10月底,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导演的妻子儿女发布声明,证实现年76岁的侯导,在先前诊断出了阿兹海默症之后,还在继续筹备电影《舒兰合传》,近期,由于病情发展,他不得不宣布退出电影界,现在在家安心休养。
侯孝贤是很多导演,尤其是亚洲导演在精神上的父亲,中国的贾樟柯、韩国的李沧东、泰国的阿彼察邦、越南的陈英雄、日本的是枝裕和。
这勾起我系统地来看他作品的想法。
而我选的第一步电影,却是他向另一位前辈的致敬之作:《红气球的旅行》,必须承认,我有一半是冲着朱丽叶·比诺什去看的,看她与侯孝贤合作的化学反应。
影片的剧情完全是法国式的生活流,单亲妈妈比诺什是一名配音演员,最近正在与从台湾来的布袋戏艺术家合作,工作很忙,请在巴黎学电影的中国女孩宋照顾她9岁的儿子,电影表现她们的生活,散漫而缓慢。
平时的法语电影对白多,漫长的絮絮叨叨语调总是轻快优雅的,法语单词我也就记住了那几个打招呼的常用语,其余只能看字幕,比诺什容颜不老,但这次是以台词的处理方式惊艳了我。
1、声音的可塑性极强。她给布袋戏配音的时候,用了中国戏剧的道白方式,发音的位置不同,声音也完全不同,类似用假声,是有控制的声嘶力竭,脖子上筋暴起。
2、在给前夫打电话抱怨的时候,声音扁平响亮,很世俗,就像菜市场的大妈吵架,还带着怨恨的那种典型口吻。大约因为不能面对面,所以特意在声音上强化自己的怨恨。
3、在现实中与房客吵架,是无以复加的愤怒。这时摄影机的视角是在室内的,先听到从门外传来大吵的声音,然后比诺什推门进来,她的肢体动作也很剧烈,拼命把房客拦在门外,关上房门。声音虽然愤怒,但发音的位置跟平时是一样的,只是声音大,频率高而已。屋里有两个人,她9岁的儿子和新来的保姆宋,他们都非常安静。比诺什平时与他们相处时非常温柔,此刻把音量放低,但愤怒的情绪一时还难以平息,表现在脱鞋放包脱衣服上,然后她又接到大女儿的电话,她知道自己这一波愤怒还没有过去,跟对方说等我情绪好一点再打。
比诺什的电影影迷应该都是追着看的,“红白蓝”三部曲,《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这应该是她第一次与亚洲导演合作吧,可见她的学习能力和表演才华。
侯孝贤拍戏是非常尊重演员的,从来不会在片场发火,更不会骂演员,如果有问题,他会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踢墙、撞头,以至于好几次骨折。
他拍戏也没有严格的剧本,而且直到拍完都可能完全推翻之前的逻辑结构,剪辑出一版新的片子,所以我猜想比诺什的表演有相当大的自主度,看资料说现场表演都是即兴的。比诺什相当松弛。片子又是给侯孝贤的观众看的,语言大抵不通,只能通过强调声音的改变来传递,这真是天才演员的自我突破。
《红气球的旅行》是法国奥赛美术馆给侯孝贤的命题作文,侯导在其中加入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拍摄于1956年的短片《红气球》),后面这部我今天也看了,非常喜欢,明天有时间可以写一下。
当然,除了比诺什的表演——演员表演的松弛感也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刻意且小心营造的——侯孝贤仍然展现了他标志性的长镜头的魅力,室内空间的调度能力,尤其是女主在公交车上与前夫通话,从前挡风玻璃外面拍过去,车窗常常一半透明一半反光,女主的身影因此时隐时现,与她生活状态里时而愉快时而愤怒的情绪状态形成非常好的对应,真是非常高级的电影手法。
侯孝贤家人不久前宣布他因为患阿兹海默症,不得不停止工作。但同时也说,“这段期间反而让我们家人朝夕相处,重新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这是安慰大家,也是不希望打搅的意思。
这个声明真是写得温柔蕴藉。
但对于影迷而言总是遗憾。遗憾的是一个导演不得不放下他热爱的工作,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好好看过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就因着这个有些遗憾的机缘,系统地来看看他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