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时间都算乏善可陈。经典人类内鬼被恶惩,全员真善美,用烂的最后一分钟,因为任务单调加了条无聊透顶的路人线,导致观感臃肿不堪,时不时的冷幽默插科打诨严重游离于叙事之外(是的,编剧会花10秒钟让角色在空荡荡的博物馆里大声嚼糖。。)
全篇看下来只记得两个角色,那个对恐龙爱得深沉的古生物学博士,女主黑寡妇。
最好笑的镜头是冒冒失失的小伙雨林起夜,背后听到恐龙互相厮杀的声音。
我是没看懂这个故事紧张在哪,去了一堆人,最后死了三个,其中还包含一个必死的。这算哪门子紧张任务了?1,000万美元给我来吧。恐龙只是蹭蹭,吼吼吼,压根吃不了几个人,,
开篇的引子就奠定了全片幽默至极的态度——在实验室里公然嚼士力架,包装袋不慎卷进机器,引发严重报警。。我都不想吐槽这个剧情了,,最后长得像异形头的畸王龙果然袭击了一行人,也算是一种伏笔回收了。
14年拍出《哥斯拉》的加里斯.爱德华斯去哪儿了。你别告诉我,就最后那段黑夜中若隐若现是他的全部实力。。
很失败的IP重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真就只给我看特效啊?!
看了预告,感觉特效不错,心想应该能值回票价。但是没想到能“看”的只有特效。叙事节奏拖沓,邓超演技出戏严重,插科打诨泛滥,逻辑漏洞百出,现实故事线更是老套……唉,一堆问题。感觉这么多年了,邓超的演技还是《恶棍天使》/《美人鱼》的里那个 ...
百感交集
如果说文字能描写这种盛况,非海涅的散文《帕格尼尼音乐会》莫属。印象深刻最深的镜头是星际穿越部分,建筑穹顶广角畸变成全景。故事最后以汉斯季默在迪拜帆船酒店最高处演奏钢琴结束。对我来说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数百条精心编织的音轨变得可视化,提琴 ...
看了四集&ai锐评
😰画面好抽象,前卫。阴郁的故事引子(同学自毁),独具风格的画面(煞白的街道和浓郁的黑色)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电线杆(受庵野秀明影响?不确定),随处可见的漫反射光斑(电脑屏幕),冷色调大幅使用(阴绿色的夜晚看着就很冷,),话说这种单独出字 ...
二维动画的技术巅峰与叙事保守的博弈
一、技术长板:手绘动画的极致表达动作设计的革新性突破影片以全手绘二维动画奠定基调,全片原画超20万张,远超前作的7万张体量。尤其在动作戏(占比超50%)中,主创采用“一拍一”技术(每秒24帧原画),使冲刺、跳跃、翻滚等动态分镜如行云 ...
关于电影标题由来(转)
PKD的小说作品,有很多已经或将要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但至今最有名的,是一九八二年根据本书改编成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这部电影以晦暗压抑的气氛、光怪陆离的特效和震撼人心的主题,在近年来的多种科幻电影排行评选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