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三、四集,不得不感慨,这是一部无论是运镜,叙事,亦或是节奏立意都很高级的剧。特别是剧中关于“节”的思考,让人印象深刻。
“节”在剧中出现过多次,主要分为国节和名节。国节代表着国家的操守,也是在战争中国家的一种选择。在兵临城下前,是战?是降?是守?是逃?
在涉及国节问题上,朝鲜的大臣主要讲到了两个历史事件,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历史事件都跟中国有关,一个是北宋的靖康之变,另一个是剧中五年前,也就是1631年大明将领祖大寿的大凌河守城战。这两个事件当事人的选择不同,但结局都很惨烈,前者到至今为止还是史学界想说又不忍直说的禁忌,而后者则是在“城中人相食”的地狱中以失败告终的反面教材。
朝鲜的斥和派以北宋的靖康之变为前车之鉴,请求仁祖决不投降,驻守到南汉山城最后一刻;而主和派则以大凌河人食人的惨剧为例,希望仁祖及时止损,和后金讲和,以换取朝鲜的生存空间。
两派各抒己见,搞得仁祖心神不宁,左右不定。但从仁祖面如菜色的颓废之相,以及男主“国君都抛弃百姓逃跑,百姓为何要救国君……”的质问中,我们都能猜到最后的结局,仁祖一定会降!
男主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逃跑和投降是朝鲜国王的传统作风。剧中的44年前,也就是1592年,日本大阁王丰臣秀吉发兵朝鲜,他们“攻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剽掠府库,八道几近没……”史称“壬辰倭乱”。当时的朝鲜国王宣祖(仁祖的爷爷)急封世子,留下金命元守汉江,右议政李阳元守汉阳,自己带着宗亲和大臣从敦义门仓皇出逃,直奔开城去了。国王是逃跑冠军,更不用说大臣了。比如庆尚左兵使李珏和庆尚右水使朴泓,从开战第一天就一路狂逃,跑得比日本人都快。敌人在釜山,他们逃到大邱;敌人到大邱,他们跑到庆州;敌人到庆州,他们已经跑到忠州;等敌人到忠州,他们早就跑回汉阳了。到了汉阳,正好和守汉江的金命元汇合,金命元听他们说日本人多可怕多可怕,再加上加藤清正隔江一阵铁炮乱轰,吓得大家一合计,跑吧!于是美其名曰北上“护驾”去了。汉阳就此成了空城,负责守城的李元阳一瞅,哎呦我去!人都跑了,就我一个守个蚂蚱?于是也“护驾”去了……
当小西行长到汉阳大门口时,里面偃旗息鼓,特别安静,搞得小西行长还自我怀疑,以为城内有诈,结果一进城门,麻蛋!真的是一个人没有,全跑光了……那继续追吧,结果日本人打到开城,宣祖跑到平壤,日本人打到平壤,宣祖已经抵达义州了,还派了两个人去大明哭,一个是申点,在北京哭,另一个是李德馨,在辽东哭,希望能催大明出兵。此外,宣祖自己还打着小算盘,想着亡国之君没意思,还不如去大明当闲散王爷。毕竟大明是朝鲜的父母之邦,孩子被人揍了,去爹妈家蹭吃蹭喝没啥不妥。
爷爷尚且如此,孙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不同的是,后金是从北方义州打过来,比起爷爷宣祖一路北逃,仁祖只能一路南逃,本想逃到最南的江华岛,可惜天公不作美,只能改成死守南汉山城,龟缩在山城内战战兢兢。
这样“失节”的国王,如何有颜面下教旨“勤王”?如何值得百姓信任,值得百姓追随?所以在男主眼里,逃跑的仁祖还不如陵君里的老爷爷。他面对野人敢于亮剑,对国有节;为村民争取逃跑时间,对民有义;对爱人不离不弃,对妻有情。这样的有节有义有情的人,才值得男主上心出力。
除了国节,还有名节。这里的名节,多数体现在对女性的要求上。比如女性长辈以壬辰倭乱中烈女的例子,要求陵君里的年轻小姐们遇到野人一定要“守名节”,即以死明节,哪怕只是打个照面,也不能苟且偷生。这是在朝鲜盛行的程朱理学对女性的基本要求。但搞笑的是,上至国君,下至官员,为了偷生,弃城的弃城,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凭什么要求女性以死明节?
其实程朱理学在宋代并不流行,而是在靖康之难后,逐步在中原流行开来。原因很简单,靖康之变被虏去金国的女人们“十有九娼”,这是南宋难以启齿的耻辱。南宋时金兵不断南下,妇女们再次面临着被掳的危险。由此道学家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倘若战争失利,到底是女人们的命
性命重要,还是贞节重要?”而后,他们一致认为,女人们面对危机,应当以名节为重。这一观点很快就被士大夫们所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女人们的以死明节,可以保存男人们在战争中失利的那一丁点可怜颜面,同时转移目标,为他们的“失节”蒙上一层遮羞布。于是,壬辰倭乱中有了极端的贞洁烈女,再于是,丙子胡乱后的“还乡女们”被钉上了耻辱柱,而逃跑的男人们丝毫不受影响,照样光宗耀祖,封侯拜相。
很感动女主在长辈强调名节时,那一句斩钉截铁的“别说了!”她对泯灭人性言论的不屑 以及面对危机的勇气和果敢,救了村民,救了恩爱,也救了自己。也很感动男主为陵君里的小姐们说的那段话,“男子失去妻子,可以再娶,不会影响子嗣。但女子失去丈夫,若要再嫁,孩子将不能参加科举,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他与她的通透明理,是乱世中的一道人性之光。而男主如同神邸般出现在女主面前的英姿,也让人激动不已。很期待后面的故事,毕竟精彩的故事不怕be,希望后面的故事能更精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