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
第一部坂本龙一,此前一直对他不甚了解-只知晓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只是一个只会写点钢琴曲的现代作曲家。
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全面真实的人,而非一个遥不可及的大师风貌。他的音乐和人生是平行交织的音轨。影片大致从倒叙开始沿着生涯时间线梳理,人物期间虽有成长和转变,如中年后开始关注环保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似乎自年轻时就是严肃认真又腼腆可爱的优秀匠师。
当他说到想做出像老塔的《飞向太空》那样的音乐时,瞬间理解了他所寻求的意境,也对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声音有了更深的感觉。
最有感触的段落是在自然中采样-探索、寻觅、发现、创造声音的过程,就像《记忆》那样既神秘又有趣。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有时是一种回溯的运动。
对于电影中后期制作的音效甚至是电子的无声源音乐,我的态度总是有些微妙,一方面感觉虚假、另一方面则也受到震撼。但我现在更能体会那种经过采样、合成的最自然也最接近永恒的声音。同样地,对于钢琴的声音我也是既喜爱又容易腻烦,一方面它简洁灵动,另一方面似乎又过于飘忽,就像他说的“是轻盈短暂的”,那么相反的永恒之音则是-管风琴?声音是影像的重要维度、空间,毫无疑问,坂本龙一的音乐是兼具电子性和电影性-他说“他要为一部没有拍摄的电影做配乐”。
ps.有点可惜的是后程小睡了近半个小时,起来正好结束。补完。
他长相酷似我的一位同学和一位博主侠客。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0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2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0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9
25.7.30小西天2号厅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观感札记和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评分:A-8.0首先,谈谈标题“1951年的欧洲”。一个时间-1951,标志着战后重建期的末尾,战争的问题已经被转化至次要位置了,无论是罗西里尼——在拍完“战争三部曲”后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现实问题——还是其他人都开始从战争的阴霾中离 ...
简评
评分:7.9和奥尔米《米兰心事》、《工作》类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异域风光的魅力-独属于意大利的街头风情和城市景致,也有着与之对应的人物内心氛围和情感纠葛。精巧严密的情节同纪实性的风格完美融合,戏剧性以难以预料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蕴酿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献祭评分:A-8.3背景-主题-叙事作为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以战后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