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选取(eg.叶倩文)、怀旧的符号(eg.三峡大坝)、曾经最让人意难平的结尾。

...
贾樟柯《山河故人》结尾一幕

我想从这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一下:为什么这部让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在看完之后却令人无比失望的原因。

贾樟柯的《风流一代》是一部极具野心却令人失望的作品。它试图通过20多年间积累的影像素材,串联起导演自己过往电影中的经典符号与画面,以怀旧的视角回溯时代变迁。

怀旧本身并非问题,但在《风流一代》中,怀旧的符号被机械地拼接在一起,看似在试图重现一个时代,却仅仅停留在图像的堆砌上,无法提供真正的历史深度与现实思考。这种对自我作品的过度重复,削弱了影像的冲击力,也让观众感到疲惫。

①音乐的错位:从时代感到割裂感

贾樟柯一向擅长通过音乐增强电影的时代感。过往作品中,〔叶倩文〕的歌曲被巧妙地嵌入叙事中,与画面相得益彰。然而,在《风流一代》中,音乐的运用却显得杂乱无章。最具代表性的是开场不久的情节:电影展现了山西小城的场景,却配上了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一选择在时间、空间与主题表达上完全脱节,让人质疑导演是否只是“随手挑选”了一首流行曲目,而非深入考虑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音乐的错位不仅是对时代感的忽视,更是导演对整体叙事的轻慢。贾樟柯曾强调怀旧源于对过去活力的怀念,但这种怀念在音乐的随意拼贴中被消解了,留下的只是观众的困惑与割裂感。

②怀旧的背后?

影片以“影像博物馆”的形式试图展示一种跨越时代的野心,但最终却沦为导演自我兴趣的展示场。那些关于废墟、电子设备、年代记忆的符号,只是被随意拼贴的碎片,毫无系统性可言。

怀旧不应该只是对物件和场景的感叹,它更需要承载一种思考与提问。贾樟柯试图用时代符号传递情感与思想,但影片并未能回答怀旧与串联起时代变迁的真正意义,更无法观众从中找到共鸣。

...
贾樟柯《三峡好人》

③如何解读结尾的生命力:徒劳的希望

影片的结尾尝试传递一种生命力——巧巧冒着风雪向前奔跑,这一幕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坚韧与不息的生命力。

可惜的是,但它所承载的情感过于单薄,与前文疲软的叙事脱节。身为观众,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而是导演用符号堆砌出的“伪生命力”。

...
贾樟柯《风流一代》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