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电影前对两位导演都一无所知,看完后感觉应该是做话剧的,之前估计没做过电影,整个电影电影感其实很弱,表演、场景设置、配乐等都还是比较戏剧化,除了有几幕是靠演员表演撑起来之外,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单场戏。但邱泽沙发上那段演得是真的好!我都没搞懂怎么会输给徐铮,徐峥那个角色太讨巧了,靠人物弧光巨大变化,由烂人变上帝,表演上其实很模式化,张力也很大,但从难度和完成度来看差邱泽差远了,邱泽的层次差别更加细腻,更加难以把握,我恶意揣测一下是不是巩俐女士当评审主席,要稍微往内地电影靠一下,毕竟女主也拿了影后。编剧和导演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非常会抓关注的情感内核,而且很细腻。例如借用母子关系,让两个敌人有共情;全片最坏的宋正远,把他写死加上后期整个病情恶化的衰老感,博得观众同情,弱化人物的反派感……这些都是非常讨巧的设置。但正是这些讨巧,加上喜剧化的处理,以及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让这个戏缺少了很多现实层面的表达,比如邱泽母亲的那条线后面就很草率的光明收尾,我觉得是很拧巴,当然现实批判明显也不是导演想要说的,但作为观众我有点遗憾。我很意外的是这个电影得了剪辑奖,一些小段落的剪辑处理是不错,但整体叙事其实是凌乱的,例如前半段三条时间线的叙述,儿子对心理医生的讲述、在心理咨询室的对话、邱泽的两人回忆,虽然用了一些符号化的处理代表,但整体剪辑上还是很凌乱的。而且叙事上也不统一,一开始是儿子口吻讲述来作为故事推进,加上漫画涂鸦,类似于台湾偶像剧的调子,但中间表现同妻等现实问题的高潮戏份又偏向戏剧手法,最后大团圆又成了舞台剧加mv,整个分裂感还是有点强。总的来说还是一部看的时候会很投入,但过后回想问题比较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