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理论被德里达的一声逻各斯中心主义扣下其论断时,后现代时期的一场场解辖域化革命皆导向那无法言明的实在界。人类很显然达到了人类/主体/中心/理念/语言/逻辑的外部——巨大的灰域,语言的无效性,只能保持沉默的概念废墟。通过维氏以及柄谷的理念探究,我们知道,哲学组成的唯一要素只是语言,而“语言永远也无法完全传达想法,它只是用另一种狡猾的方式,制造出人与外界的伪共鸣,试图用另一种崭新的维度弥合思想永远无法被完全表述的缺憾。”——即福柯之词与物裂缝。所以我们只得放下语言—游戏,去用艺术叩问起逻辑/理性之外的灰域甚至实在界,绝对者本体的再次追寻似乎有了方向,塔可夫斯基的影像是这样一种悍然的本质追问吗?是的,他的时间也许是断裂的、虚拟的叙事营造,但却又绝非是事态的虚拟,而是颠倒差异、同一从属关系之虚拟(非主体性时空观),是实存之前在发生学符号秩序,就像普氏追忆似水年华中过去之于当下视域的前在于物的非实体,是艺术化/伦理化了的本质揭示。在其镜头美学中,色彩的差异是视域的分类,一种是诗意的视域,一种是写实的视域,二者共同于“区”这一绝对形而上学的本体叙事效应,构建影像—形而上空间的经验感知。
艺术性的本体—认识论非理性断裂一反如早期伊万的童年的主体现实主义,它将一切差异合理化,成为时间——影像的无理的断裂的串联,在戈达尔、阿伦雷乃、安东尼奥尼的影像叙事(或非叙事)中我们亦能看到剧本的时序性被剪辑的错置序列所颠覆的“运动”。塔可夫斯基则反其道而行之,利用长镜头—内部蒙太奇原理去将诗意视域与写实视域缝合之于一体两面——诗意现实主义影像诞生。在其中后期,“区”——这一匿名的在场性的靠近已然不是实存意义上主客统一的传统感知空间(康黑马式),反倒与德勒兹的艺术/褶皱空间更加接近,也就在这场不断去中心化的再“祛魅”里,人类逃离于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近现代体制)之外,达成概念的灰域/废墟的立足成就。在后现代的冲击下,传统的道德形而上学被解构、改写,角色的观念开始追问起连贯性时空观的真实。整体性上,塔氏利用潜在文本符号的生成去给东正上帝献上隆重的祭奠,又在不同于逻各斯范畴的作家意识形态空间里构筑自我启示的影像——神学。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戈达尔(后期)与卡拉克斯之前,塔氏作品应该最典型的废墟美学的研究范本,沉醉的工业、侵染的河流、电子呼吸底色与器乐音效的噪音敲响着弥赛亚最后断层的丧钟(好似尤金萨克所言之实在论支柱的破碎废墟)——这在概念表象上具有着明显的灰域主义痕迹,于符号秩序与实在界之间的灰度地带——物质的撕裂,一片理念废墟。关于灰域主义这回事,是我自己借用极乐迪斯科而提出的名词,我以后会常作理论补充,毕竟这将是我们这代人必须面临的后历史主义困境。
短评—关于灰域的艺术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名为“现代性”的高塔及其个体救赎
摘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以下简称《人生》)延续了吉卜力一贯的异世界故事模式,却在“异世界”这个拥有极大作者空间的地方进行了深层设计。而在近代日本的文化语境中,现代性是西方扩张的结果,它作为一个断裂的时间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片 ...
“吸血”的论争
在众多电影中,政治关系总是以一个特定的故事情形体现在剧情里,将历史意识注入其中。本片的故事设计借用了马克思社会学文本的一组常见的经济模型,即社会结构的矛盾是如何在人事中作用,成为了电影辩证推进的路径。它的现实条件则是经济基础上的“矛 ...
自然主义美之判断与新情境运动后的灰域时刻(随笔文)
近五星。在乔治奥威尔《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将土地给予一种超越性的赤诚伦理意志我们已然见到——实体的美之判断力。肯洛奇的行动化影像强调土地(加泰罗尼亚)粗粝的自然建筑视觉,其意识空间的绝对者作用在于武装斗争的相对静默,以此融入背景/ ...
轮回的生成与毁灭(短评)
近年最好的国产电影。在影片的灰域—影像中,通过对视觉符号及听觉符号的纯化构筑自然外景的相对自主性,土地的半工业—残次之“美学”以去类型情景的有机论废墟镜像达成与生活现象的细微“差异化(社会—人类学意义上的差异化)”编码,相对静态的情 ...
西鹤一代女短评
在沟口健二的镜头下,通过近代化的美术布景,我们窥视到了一个病态的男权社会。而这种压抑的女性主义,不同的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黑泽明《罗生门》中的女性反抗是一种无能的狂怒;而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则反其道而之,选择了“不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