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最后的决斗》,结合这几天上海“红楼”的后续事件去看,真的越发觉得这个世界荒谬。电影讲述了一起强奸案,前面两幕都是两个男性(受害人丈夫和强奸犯)视角出发去看待这起强奸案,但是最后一幕站在被强奸的女主角视角才托出谜底,强奸犯强奸了女主之后,一边为自己开脱,一边利用宗教对女主角进行侮辱,丈夫觉得自己妻子被强奸,颜面扫地,于是要跟强奸犯来一场决斗,最后他取得了胜利,看似为妻子打抱不平,其实为自己报了私仇,妻子也不过是胜利的展示品而已。上海“红楼”事件,自今年一月份报道出来,不断有人在微博上面讨论,知直到前天晚上,该话题被封,禁止讨论。之后有个叫“赫兹实验室”的公众号发了一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存在抄袭洗稿的现象,目前被举报删除。这篇文章最惊悚的是它在结尾说如果你需要帮助请联系“我们”,但是这个公众号并没有透露他们有任何为女性争取权益的资源渠道,之前该号也有诈骗恰钱的行为。因此这个公众号也不过是打着女性的旗号,却在消费女性事件,并为自己赚流量罢了。“红楼”事件的主导者是一个叫“赵富强”的裁缝,他官商勾结,逼迫女性卖淫,代孕,打胎,现在他被判刑了,还要夸当地治安立了功,当官的照样继续当官挣钱,没人去管他们是否受到了惩罚,没人去关心这件事件之后的受害女性现在的情况。而诸如“赫兹实验室”这样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公众号,也不过是沾点人血馒头,文章被删了就删了,反正他们想要的流量和关注量已经成功到手了。不管是电影也好,还是发生的真实事件也罢,女性从古至今都被当成物件,当成私有财产来看待。《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虽然有不少问题,但是依然很优秀,电影中的女主角为了争取自己权益,吼了两嗓子口号,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改变,这种无力感,这些对女性议题的表达,比当今很多女权片都更加高级,因为它能反照我们的现实。
雷德利斯科特毕竟是从20世纪最动荡的时代走过来的人,这代电影人有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电影除了艺术性之外,还是承载着反映社会现实功能的媒介。而如今很多电影表达的都是些无病而呻的男女关系,又吵又闹的原生家庭,矫揉造作的青少年性启蒙,我并不是想去抹杀表达的多样性,但是这的确不像电影(cinema)该干的事,拍成电视剧和网大更好,因为观众们在一同走进放映厅观影那一刻,这就是个已经是个集体的,社会性的活动了。
我写短评,讨论电影的主题及其价值的时候,我经常要聊到这部电影的社会性或者政治性上面去,如果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我还会打低分贬低得一文不值。我的这一点习惯得罪了很多人,并且经常被人诟病,批评我“你说的这些跟电影无关”,我会挥之一笑,这类人啊,不过只是迷恋电影的画面或者故事情节罢了,就像读诗词,本来只是普通读者,还非要装作自己是学究,一板一眼地赏析每个字,很好装逼啊!我为什么喜欢从社会方面去解读,其实以上说得很久很清楚了,如果要我总结一下,那就是“百孔千疮之下,我无法假装岁月静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切纯属我的一家之言,实在不用较真,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表达我自己,我不会假扮上帝,随时“代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