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3、4-秀贞拉着英子,轻手轻脚地走进思康住过的屋子,那份小心翼翼,好像生怕吵醒午休的思康一样。破败的屋里暗暗的,除了窗台,就只有秀贞的脸上落满了光,仿佛秀贞心里又有了希冀。进屋是落灰的铜盆架和扫灰的掸子,右手边是桌椅,桌子上随意放着茶盅、污脏的油灯、倒了的笔筒,再往里间,是落满了灰尘的桌子、笤帚、砚台、书。柜子里的书乱七八糟地散在地上,像被人搜查翻动过,呼应前文思康是被带走的革命青年人设,一地凌乱的书没被收拾过,这屋里应该很少有人进来。书柜旁边是土炕,铺着薄薄的毯子、放着简陋的棉被和一只破箱子,炕头上还有只陶瓷油灯。墙上是思康的围巾,挂着灰尘。屋子里的陈设都表现着思康寒门学子、苦读求学的形象。秀贞慢慢地打开箱子,拿出里面的大衣,坐了下来,大概睹物思人,又陷入了回忆。阳光从土炕上头的窗户里照进来,照在墙上,照在皮箱上,也照在秀贞和英子身上。秀贞让英子和她一起把箱子抬出来,晒晒大衣,英子顺手把买来的风车放在了炕边上。跨院外边,英子爸爸跟秀贞母亲寒暄着秀贞的近况,英子听到爸爸要走,知道自己也该回家了。虽然但是,英子你的风车忘拿了喂,好漂亮的风车呢,小孩子心性就是这样,注意力转移的快,新鲜劲儿过的也快,自己的东西也总是“丢三落四”。
p5、6-英子跟在爸爸后面进了家门,妈妈对着淘气的英子又爱又恨、哭笑不得,嘴上责备着,手里的掸子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英子心虚地看一眼妈妈,又朝爸爸一吐舌头,低着头偷笑着跑进屋里。爸妈对英子真是无奈又宠溺。英子进屋直奔茶壶,妈妈嘴上向丈夫抱怨着英子的顽皮,但见英子抓茶壶困难,早顺手就把茶壶接了过去,给英子倒水。爸爸拿了晨报坐在躺椅上,妈妈拧了手巾给丈夫递过去,俩人商量着英子上学的事。英子大概是真渴了,直到听见爸爸“恐吓”说“不听话就打”,才停下喝水,回头朝爸爸皱鼻子一哼。这么可爱的女儿,哪家父母舍得打呢。
p7、8-妞儿终于来找英子玩了,俩人在西厢房,看小油鸡、对立站着打秋千。黄色、黑色的毛茸小鸡仔儿、蓝底白花的妞儿、红格子的英子、明亮的眼眸、无忧无虑的笑脸,多么缤纷的色彩、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不管旁边放着什么,闲置的烟筒炉子还是破旧的竹筐,不管环境有多么简陋,只要有朋友、有一点好玩的东西,这就是孩子的天堂。
p9-镜头一转,一只大手正抓着一只小手,在练描红。镜头拉远,原来是爸爸和英子,看来英子确实刚接触毛笔字,即使被爸爸握着手,这字写的也力道不稳。“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太熟悉又太久远的语文启蒙回忆了~英子家境确实不错,父母也很有修养审美,屋里不光摆着花卉、座钟、青花瓷瓶,挂着花鸟画,连桌子上的煤油灯都是搪瓷带花卉的。而在这里,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最重要的,是挡在煤油灯后面的一副字,内容是《墨子·修身》里的一段“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修身》是《墨子》的第二篇,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意志不坚定的人才智也不会通达,说话没有信用的人行动也不会有结果。占据财物而不能分享给别人的,不值得与他交友;不能信守原则,辨别事物不广博,对是非分辨不清的人,不值得与他交游。”屋主的修养决定着房间的陈设,房间的陈设又影响着生活在这的人。这副《修身》,在这即是林父的精神表达和立身之本,塑造着林父学识渊博、追求卓越、注重品德修养的知识分子形象。
p10、11、12、13-教完英子描红的爸爸回到躺椅上,一旁的妈妈正在勾毛线,橙色的毛线对应橙色的耳坠,不仅细节,也使得画面颜色不杂乱。爸爸说一声“来”,妈妈就知道把报纸递过去,一些生活化的老夫老妻的默契。妈妈提醒着丈夫时局不好,让他不要再管革命青年的事情,而英子爸爸却不以为然“一句怕什么……都是些了不起的新青年”不仅彰显了英子爸爸的傲气、骨气、眼界,也正对应了屋内挂着的那副《修身》。夫妻俩说着说着就提到了秀贞的思康,意识到这事不便让英子知道,忙停了嘴,看英子的反应,怕她听到,其实英子在母亲说到“到处抓人,抓的都是些学生”时就已经注意到父母的谈话了。英子装作认真练字的样子,眼角斜覷着父母进了里屋,才慢慢抬起头、停了笔,眼神呆滞而迷茫。煤油灯的火焰隐约晃动撩动着英子的小小心事,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把英子的思绪勾远了~伏案写字的英子、勾毛线的妈妈、教写字的爸爸,电影里的英子真的拥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

...
p1
...
p2
...
p3
...
p4
...
p6
...
p8
...
p10
...
p12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