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子弹列车》,不到20分钟我就把它关了。

电影改编自伊坂幸太郎的畅销小说《杀手界疾风号》,当时IMDB 7.4,豆瓣7.9,对于动作喜剧类型来说属于拔群的口碑。

导演大卫·雷奇,手底下有《疾速追杀》,《极寒之城》,《死侍2》,都是又酷又骚又妖走在时代前端的漂亮好戏。

因此我对《子弹列车》的期待也高出大气层,满心期待却在开头看到的只是《两杆大烟枪》和《五路追杀令》等黑色喜剧的老花式,以及没完没了但似乎没什么必要的炫耀血浆。

得,又一次翻车,这导演才华到头了,我心里这么想。

之所以加个又字,是因为这时我想起选择性忽视了他上一部《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那次是在影院我不得不忍受到散场,而这次嘿嘿,我只要点一个叉叉就可以。

人生苦短,好片太多,通常我不会再去搭理第一次没看下去的电影。

但架不住这片最近热度实在太高,我也没法堵住朋友的嘴让他们不在群里评论。

“绝对是国庆假期最好看的商业大片”——陈腔滥调的好话。

“几乎可以冒充是一部昆汀作品”——这让我有了一丝好奇。

“布拉德·皮特的角色有点死侍的影子”——我开始有了真正的兴趣。

而最后戳中我痒痒肉的还是有人提了一嘴,“里面跟《迷失之城》的梦幻联动太惊喜了”

虽然那部连《夺宝奇兵》的脚后跟都摸不到的冒险喜剧我实在喜欢不起来,但对于一个强迫症,想拒绝这种非宇宙型电影还在玩古老有爱的联动把戏,实在是太难了。

事实证明那是个很有趣的联动,骚气十足且完全在意料之外。(瞧我说了什么啊,有查宁·塔图姆的地方有骚气竟然出乎意料?)

更好的消息是,在那个联动出来时,第二次看的这部电影已经开始让我觉得很有趣了。

我充分意识到开头20分钟的乏味只是个美丽的误会,此刻我愿意跟着布拉德·皮特一起,满怀激情把这趟新干线之旅一冲到底。

当你回头看,一部动作片全程发生在火车上固然是个巨大的噱头,同时也限制了场面的发挥。

我们看过太多火车电影了,它们能有什么大场面呢,撑死了不过就是彻底脱轨坠落山崖吧。

不管电影的风格多么荒诞夸张,毕竟还是有条常识的底线无法被跨越。《子弹列车》当然也没有超出常识的桎梏。

一列新干线上齐聚一群各怀绝技的杀手,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用手枪、武士刀、拳脚、毒药、随手可得的小玩意和威力有限的炸药互相攻击。

中间的插叙有一些飞车爆炸群殴多人斩之类的场面,放在好莱坞商业制作里属于轻车熟路的常规特效,创意和养眼程度有限,最大的作用倒是添加日式和中美的异域风情。

只有到了高潮,才终于有不到一分钟CG满屏摧枯拉朽的列车灾难戏。

本片8500万的预算,20年前也只能勉强挤进一线,放在通货膨胀的今天只是一桶例行爆米花的价钱。

所以,无论从台前还是幕后来衡量,第一眼无比豪华的《子弹列车》都不算通常意义上的大制作。

但这可不是坏事。想想《灰影人》那样贵到离谱的超级大片,根本不敢也不可能搞得多么离经叛道,你就知道成本不高有时候也是个优势。

大卫·雷奇的拿手好戏是在暴力和幽默之间的微妙平衡,血浆满屏但丝毫不觉得残忍,全员傻蠢粗萌中依然能祭出精明甚至偶有高智商的表现。

本片显然跟《死侍2》相比还是差了一截,但还是比较自如地挥洒滑稽幽默的笑料,牵扯浮夸混乱的角色关系,编排俗气放肆但高度风格化的剧情,已经足够让人享用。

之前我还疑惑,对一部次A级动作电影来讲,布拉德·皮特这样的巨星会显著稀释制作预算。

像他这样片酬高昂并要在近耳顺之年挑战大量动作戏份,难免让人质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角。

但看完电影你不得不承认雷奇的选角非常之妥帖。

诚如朋友所说,杀手瓢虫身上确实可以找到死侍的许多痕迹,那种被命运捉弄到遍体鳞伤啼笑皆非的荒唐喜感,以及他面对这种悲喜交加时的照单全收。

皮特很善于诠释瓢虫在身心受创和潇洒释怀之间,稍纵即逝的那份淡淡的忧伤感,这让他表现出凡人的痛觉。

所以不管他如何足智多谋,能打抗揍,俏皮话弹舌而出,你还是免不了对他充满关切,会关心每一次阴阳差错下车失败时他心里到底有什么滋味。

总之,就像网友会提名汤姆·克鲁斯出演90年代版钢铁侠,如果《死侍》真人版是在90年代开拍,皮特也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选。

他的出色还在于能用一头乱发、黑框眼镜、故意邋遢的笑和时而脱线的体态,不失优雅又近乎慷慨地隐藏起巨星光环,让一众配角平等地分担我们的注意力。

柠檬蜜柑的黑白杀手胖瘦头陀双人组,化学反应强烈而流畅,这样诚意满满又不那么瞎基的双雄戏,单独出一个前传似乎并不过分。

洗脑的托马斯小火车梗又可以再编出一百个段子,放心吧没有人会听腻。

安德鲁·浩二遭遇到了演艺生涯混得最惨的一次,从上车就霉运不断,在被胁迫欺骗身受重伤病恹恹里演完全场。

他在每个镜头里都是一副怒气爆表无处发泄的憋屈小表情,像是连续通了几个宵赶进度又被告知周末要加班的打工人。

直到决战才找到怒气出口,象征性干倒了几个龙套。也许是他忙着拍《战士》第三季,没有多少时间在这个剧组排练动作。

真田广之讲寓言被众人笑场破功是另一个暗爽点,这老头演了许多次满口大道理的武术高手,谁不想恶作剧地看一次他老脸挂不住的样子呢。

最后这个张口就在训斥儿子的首领严父,还得靠儿子拿个小玩意搭救性命,也是一种更微妙的打脸,希望经此一役他的爹味能有所收敛,虽然这种爹味在外人看来其实还挺萌的。

原著的腹黑初中生改成了小萝莉,虽说这个角色的狡诈程度比起小说弱了不少,虽说餐车服务员喜美子的亮相抢走了我对她的注意力……

但至少她惨到鬼马的下场算个神来之笔,夺回了不少印象分。

而且这样的性转似乎没有受到女性观众的反感,也许看一个少女智谋周旋在一众男性高手间,毕竟是各个性别通用的享受吧。

总之,《子弹列车》是今年一次颇为奇妙的观影体验。我一度被劝退,又被诱惑重新投入并观感狂升。起初我对它有许多疑惑和刻板印象,又在过程中被纷纷打破,回归浑然自洽。

它坐拥奔放的底色,花哨的技巧,让人共情的角色,旋涡般的无厘头和不加节制又自成体系的暴力,让我津津有味看到最后。

我对布拉德·皮特的喜爱更加一层,也对从谷底爬回半山腰的大卫·雷奇重拾信心,他从《速激外传》的尬聊笨拙里挣扎出来,重回《死侍2》放纵过火的枪火play和开膛趣味。

就像新干线列车注定要加速再加速直到失控粉身碎骨,请让大卫·雷奇的过火也来得再呼啸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