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超了写这里。

导演映后场,大家聊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听得很畅快。其实刚看完电影的时候观感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我喜欢导演在大部分时候收敛情绪的处理,用画面和声音设计而不是台词(文字语言)转场,尽量避免了表面冲突,但仍然非常具张力,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但败也在台词,大部分的台词都太“文”了,人物说出来时像戏剧而不是真实生活场景。除此之外,导演选择呈现的人物片段会让我质疑是否有些太刻意(刻板),即使初衷是为了批判。

结尾苍山更名为兰陵,映后导演聊到自己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正好是2020-2023那三年,对于时空变幻莫测的无力将电影故事和现实联结起来。就像一个观众提到的,主人公最后与上海的儿子、家乡的母亲与丈夫,乃至家乡更替了名字,她失去了关系的几重联接,漂浮在对时空巨大的无力感之中。如何回应这样的无力感?导演安排了一位男孩,在上海这个魔幻都市的一座桥上,朗诵加缪的西西弗斯。

*因为电影认识了山东苍山这个县城,知道了那边盛产大蒜,映后还抽到了一个大蒜样式的周边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