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初一的课文吧,郑振铎先生的《猫》,初入中学的学子在那时就知道要善待小生命,摒弃偏见。第三只猫不能人言,就在“就知道是你”“猫猫一定是猫”的断言妄语里,在邻家的屋脊上离去,西谛先生痛悔于此,世人也常常为冤屈他人后自我宽慰“你为何不说?”它说过,只是你不肯不想不会听;他写过,只是你依然傲慢依然偏见以至于戾气深重而不自知。因为你有所偏爱,于是就封闭五官,断章取义,觉得好不容易有了打分的权限,有了吐槽的空间,那就下死手吧,然后在网线的那头笑,一时间似乎你的世界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可以放下傲慢,抛掷偏见呢?去年岁末寒冬,去给一个大学表演系新生汇报演出打分,我知道他们还不够优异,但还是尽量给他们争取更多优秀等第的名额,今年暮春再次参与果然进步良多。为啥说这么多主题以外的话,是因为我居然看到有人给《冰雨火》打低分,愕然又心痛,我们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到过的善言,都抵不上一个可怕的偏见。导演我是喜欢的,有自己的风格,这一次他有更大推进,不沉醉于已有的成就,整个剧全实景,且有专业警察的指导,最感动的开机时,主创们带着鲜花去祭拜缉毒烈士,没有忘却,愿将缉毒警察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让民众了解艰辛不易,甚至于付出青春、热血、生命,而缉毒警们也许只能沉默,没有鲜花与掌声,还可能被误解,这误解可能就来自于亲朋好友、甚至于同事以及被保护的民众。看剧时无意中看到一个弹幕,直接否定剧存在的价值,说警察们不需要被记录,牺牲是应该的。我都震惊了,是怎样的缘由,让安稳在空调房拿着手机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再看演员,老演员的演技自然无可厚非,我还特别欣赏两个年轻人王一博和陈晓。先说陈晓,以前看得他的作品大多是古装,也不错但没有让我沉醉不知归路,这次他真的很棒,眼神戏,不管是被陈宇发现时的慌乱,还是忽悠小弟时的狡黠,看林局拿出钱时的怀疑,都很符合故事情境有说服力,希望他能继续与好的团队合作,更上层楼。再来谈谈王一博,我看到有些人的评价,都无语,你认真看了?从普通观众角度客观公允地看了?如果没有,你可以不欣赏他,但不能否认他演活了陈宇。不谈别的,就谈谈他的几次“报告”:初始回缉毒大队的报告,原本内心激动、声音高亢,到被林局撕开伤痛让其直面,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实在绝妙;像接吴振峰回家住的自问自答,让这个热血又青涩的小警察显得那么可爱,那一刻缉毒警察不再是远离普通民众的存在,而是一个人,是你我的朋友、同事;知道刘队的外甥是毒贩时,他的报告又变了,及时地转换话题,假装倚仗长者对他的宽容,糊弄过去……陈宇的每一次成长,不需要刻意写在公屏上,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语气语调和微表情里,虽还不能称为教科书式的表演,但绝对可打90以上的高分。王一博,绝对是有灵气的演员,更可贵的是他能坚持自己的逻辑,不受外界蜚语流言干扰,这就非常非常珍贵。当初,注意到这个年轻演员,是从百里弘毅开始,这次看他的陈宇,他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当然如果你已经心有偏见,五官尽闭,也确实为难,只是爱憎都有源,针不刺到自己身上的确不知道痛。征途漫漫,愿我们不遇偏见,也不予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