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仁心中的程又青和程又青心中的李大仁的重量是不对等的。这也是这对“永远的好朋友”让我无法嗑到的原因。
永远是程又青遇到困难,找李大仁帮忙解决,程又青遇到挫折,情绪崩溃,李大仁风雨无阻地去安慰,说尽掏心窝子的话哄她开心。
程又青会忘记李大仁的生日,第二天她借口这是为了给李大仁和女朋友留私人空间搪塞过去了,李大仁还傻傻的信以为真,觉得她这么做是为他好,都是因为他谈恋爱了,导致他们的友情疏远了。这也加速了他与女友的分手。
而当程又青误以为李大仁忘了她的生日时,她完全没有试着共情一下他,先询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重要的事情耽误了,第一反应就是发怒和兴师问罪。因为她潜意识里其实早已认定李大仁的世界不该有比程又青更重要的事。事实也是李大仁从来没忘记过她的生日。
李大仁是一个仆人的位置,程又青,也许是无意识,但她是一个女王的位置。她完全可以说实话,承认自己就是忘记了,朋友之间这点小问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可是程又青找了理由巧妙地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完美形象,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一点错都没有,完全是为了对方好。
李大仁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同时,程又青也乐于维持这种被捧在高处的、无需回应的“被爱”状态。
这种小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但其实并没有办法怪程又青,因为根本是李大仁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仆人的位置。这跟两个人的家庭、儿时的经历有关,编剧在这一点上面的塑造还是很丰富的,值得称赞。
从观众的全知视角来看,李大仁对程又青的爱意是坚定且厚重的,是十几年从未断过甚至历久弥新的深爱。可是程又青呢?她真的成了那个被爱了十几年却浑然未觉的傻瓜。她要怎么去平衡这里面的偏差,知道这个事实后的她为什么还能如结局里那样继续安然地享受着李大仁对她奉献。
我的价值观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传统的“男性无条件顺从和保护女性”的关系。我期望看见的是一种有来有往的、互相尊重的、保持独立自我的关系。
程又青总是对感情全情投入,然后遍体鳞伤,李大仁总是非常努力地尝试爱上别人。最后他们都失败了。李大仁的失败也许是注定的。但程又青的失败其实我认为是巧合的,是编剧不让她成功,所以一次次给她安排不合适的对象。在这个以李大仁程又青为主角的故事里,所有设定都得给他们的爱情铺路。
哪怕没有李大仁,程又青也会是程又青,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思考和抗争。李大仁是她生命中一抹特殊的颜色,但不是全部。李大仁却像是为程又青而生的。
大家对于李大仁的向往,有多少是源于在现实中难以找到无条件的、长期稳定的情感供奉?这种向往本身也许就隐含了对不平等关系的美化。
最好的朋友这个身份,成为了两个人关系中最完美的安全区,既为李大仁提供了不前进的借口,也为程又青提供了不拒绝的余地。而在这段关系里,程又青一次次的“有恃无恐”和李大仁一次次的“不敢怒”一直滋养着这份畸形的爱,导致他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不是一群老同学的推波助澜,也许他们一辈子也没法修正。
李大仁长达十五年的情感投资,回报率真的合理吗?这个剧本,是伟大的爱情,还是一场沉默成本过高,最终不得不赢的赌局?合理怀疑编剧自己写到后面也编不下去了。
最后剧本给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却回避了展示他们进入真实亲密关系后所需要面对的各种现实难题。如果他们相爱其实如此简单,那前面十集好不容易塑造出来的“李大仁搁置了十五年的无处安放的爱”就直接成了一个大笑话。程又青从来没有任何理由不跟他在一起,他既没得什么不治之症,两家也没有无法消除的深仇大恨,显得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所以不要做李大仁,我一点也不期望世界上有李大仁。爱人首先要爱自己,请相信自己值得拥有你爱的那个人,也相信你爱的人值得拥有你的爱,如果你爱ta但不让ta知道,这就只是一份自我感动。
编剧不敢写一个悲剧结局,所以要安排程又青一次次遇人不淑,一次次承受感情挫折,最后写出了丁立威这个纯恶心人的角色。这个角色每一个行为都纯恶心人。安排李大仁与Maggie 尝试恋爱,但他的心还是从始至终爱程又青,于是写出了Maggie 自找没趣这一段纯难看的剧情。为了维护Maggie勇敢追爱完美女友的形象,安排她跟程又青一次次误会,让她一步步成为李大仁和程又青之间的障碍最终被李大仁放弃。我最最讨厌的一段,Maggie为了和李大仁好好在一起,她一定会想解决程又青,解决方法是介绍对象给她,但编剧知道这次介绍一定不能成功,所以安排成一场奇葩相亲,Maggie又是完美女友,所以她必须是无意的。最后这场相亲只能让Maggie的智商背锅,促进了李大仁选择分手。简直是极其恶心的思路,在这件事里三位主角都很难评。
其实我明白,程又青和李大仁因为各自在自己家庭里观察父母和亲人的婚姻和各自经历的几段失败的恋爱,早已在无形中得到了“爱情很脆弱”的结论。程家虽然父母双全,但爸爸总是在家里称妈妈为庸妇,各种好吃懒做当大爷。程又青是在妈妈腿伤之后才迟来地察觉到了父母之间的爱,这意味着她以前一直没发现爱。因为不相信爱情的坚固,程又青和李大仁不约而同地一起走入他们以为更加坚固的“朋友”的关系。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们顺其自然地开始尝试发展各自的爱情线。可是没有爱情能够容得下他俩这种“友情”,一旦爱情开始威胁到这段友情了,他们俩都会选择结束爱情。这就是“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奥秘,不愿与你踏入爱情,你比任何爱情更珍贵。但这个剧还是难看。
我感觉把李大仁的女友线删掉,让他的爱提炼得更纯粹(不要牵扯无辜的人,我真的为Maggie 叫屈),给程又青一个完美老公,让李大仁永远迷恋他自己那套“因为太爱你所以不会爱你”的理论去吧,而完美老公没有错处却缺点灵魂,让程又青午夜梦回时想起李大仁悔青肠子,宿命感满满。
开玩笑的哈哈哈哈哈,改了其实也没用,这个作品难看还有很多硬性条件的原因。比如需要推动剧情时,只能依靠人物的“不沟通”与“突然犯蠢”,而非他们性格发展的必然。对人物情绪和情感的捕捉不够精准,主角一直讨论着“怦然”但整部作品没有拍出什么使观众印象深刻的怦然心动的戏。许多配角太过于抓马和浮夸,人物缺少人格魅力,立不住。服装和置景审美放现在看完全是过时的,各种土掉渣。镜头语言也不必说了,光是劣质特效就够吓人的,经常像鬼魂一样。总之只能算是2010年代特供,算不上佳品。
不要做李大仁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把恶意装裱成相框?大侦探我还能信你吗?
在最后一期《大侦探拾光季》的收官宴会上,节目组为每位玩家准备了像素画相框作为纪念礼物。这本该是温馨的收尾,却因杨蓉收到的那份“特殊礼物”而蒙上阴影——她的画作被人恶意破坏,可爱的角色造型被画花,还写满了诅咒字眼。更令人震惊的是,节目 ...
《坏蛋联盟2》它!终!于!来!了!这几个“坏蛋”,哦不,现在应该叫“改邪归正但依然帅到没边”的超级特工天团,这几个“坏蛋”可太有意思了,每一位都个性鲜明。大坏狼的领袖魅力值Max,一个眼神就能帅你一脸血,关键时刻的决策稳如老狗;贪心 ...
电影前半段台词“赶”到令人窒息,完全不给观众留喘息的空间,这种压迫感是否是为了刻意营造后台的混乱和焦虑?如果是,这种手法是否过度牺牲了观众的舒适度和对信息的有效接收?是否与电影媒介的特性相悖?听得我那叫一个累啊,想叫陈佩斯和杨皓宇赶 ...
《双镜》:披着悬疑民国皮的“姬情”工业糖精,编剧脑袋空空,只会唬人!
瞅瞅这配置:落魄才女作家 × 冷血美艳杀手,双女主,民国上海滩,悬疑复仇… 要素多到溢出屏幕,海报都透着一股“不嗑不是中国人”的暗示。结果呢?编剧是把所有精力都拿去研究怎么让两位姐姐莫名其妙同居贴贴了吧?悬疑线?稀碎!逻辑?喂狗!人 ...
《马男波杰克》如同一场持续六季的心理干预——它不提供治愈方案,而是强迫观众直视灵魂脓肿。当波杰克在最终季说出“生活重担会变轻吗?不,但你可以变得更强大”,剧集完成了从虚无深渊向存在主义救赎的艰难攀爬。它的价值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