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一期《大侦探拾光季》的收官宴会上,节目组为每位玩家准备了像素画相框作为纪念礼物。这本该是温馨的收尾,却因杨蓉收到的那份“特殊礼物”而蒙上阴影——她的画作被人恶意破坏,可爱的角色造型被画花,还写满了诅咒字眼。更令人震惊的是,节目组竟然未经检查就将这份被亵渎的“礼物”送到了杨蓉手中。
这些像素画是🥭TV做的一个活动,每一位网友都能在活动页面参与创作像素画,在活动期间随便修改。这让有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机。
这不是简单的疏忽,而是一系列环节的全面失守。从作品创作完成到装裱呈递,但凡有一双眼睛认真看过这份礼物,这样的恶意就不该有机会被送到当事人面前。节目组在这个本应充满温情的时刻,成了恶意传递的通道。
像素画作为礼物,本是对玩家参与节目的情感致谢。当这份致谢被恶意涂改,它已经变质为一种精神暴力。而节目组的不察,无形中成了这种暴力的放大器。在娱乐工业中,制作方与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形的契约:制作方提供安全、尊重的创作环境,参与者付出情感与才华。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在于,制作方破坏了这份契约。
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让这样的疏忽成为可能?是流程设计的漏洞,是对细节的漠视,还是对参与者情感价值的不够重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反映出节目组在内容制作之外,对“人”的关怀缺失。一档以“推理”、“关怀”为标签的节目,却在最应该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失分,这无疑是一种讽刺。
更可怕的是,这真的是无意间的失误吗?这个活动本就是官方的活动,这些像素画体现了观众对每一位玩家的真实看法。难道节目组觉得杨蓉就活该?被骂得很合理?不然节目组也太瞎了吧,那么明显的恶意都没发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事件往往被简单归为“疏忽”而轻描淡写地处理。但实际上,它所造成的伤害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对当事人的直接情感伤害;另一方面则是向观众传递了一种错误信号——即使是在看似光鲜的综艺制作中,对恶意行为的防范也可以如此松懈。
蓉一直不怎么参加综艺,她曾说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录节目,而大侦探是唯一一档她坚持参加了九季并称之为家的地方。这季一开始就因为拿到了一个推理机制写得巨烂的凶手本后零票逃脱而被骂得非常惨。各种说她是皇族为她定制逃脱剧本让她滚出节目。可是这么一个在娱乐圈默默无闻只想做个小透明从不追求一夜爆红的女演员,她有什么可皇的?她在这档已经快糊掉的“前”推理破案综艺里边当皇族能得到什么好处?节目组制作能力不行,杨蓉却要背这口黑锅。节目外被无尽地谩骂,可以跟自己说不要在意,节目里还能收到一份这样的“辱骂攻击礼物”,她下一季还会来吗?
一边在节目里表演和和美美,家庭大团结,有什么没事cue一句十年啦卖卖情怀,一边把这种恶意攻击嘉宾的画打印制作成相框。真的显得你们节目前面的一切都特别虚伪和恶心。
把恶意装裱成相框?大侦探我还能信你吗?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坏蛋联盟2》它!终!于!来!了!这几个“坏蛋”,哦不,现在应该叫“改邪归正但依然帅到没边”的超级特工天团,这几个“坏蛋”可太有意思了,每一位都个性鲜明。大坏狼的领袖魅力值Max,一个眼神就能帅你一脸血,关键时刻的决策稳如老狗;贪心 ...
电影前半段台词“赶”到令人窒息,完全不给观众留喘息的空间,这种压迫感是否是为了刻意营造后台的混乱和焦虑?如果是,这种手法是否过度牺牲了观众的舒适度和对信息的有效接收?是否与电影媒介的特性相悖?听得我那叫一个累啊,想叫陈佩斯和杨皓宇赶 ...
《双镜》:披着悬疑民国皮的“姬情”工业糖精,编剧脑袋空空,只会唬人!
瞅瞅这配置:落魄才女作家 × 冷血美艳杀手,双女主,民国上海滩,悬疑复仇… 要素多到溢出屏幕,海报都透着一股“不嗑不是中国人”的暗示。结果呢?编剧是把所有精力都拿去研究怎么让两位姐姐莫名其妙同居贴贴了吧?悬疑线?稀碎!逻辑?喂狗!人 ...
《马男波杰克》如同一场持续六季的心理干预——它不提供治愈方案,而是强迫观众直视灵魂脓肿。当波杰克在最终季说出“生活重担会变轻吗?不,但你可以变得更强大”,剧集完成了从虚无深渊向存在主义救赎的艰难攀爬。它的价值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以 ...
偶然得知这个电影拍摄时间只有十几天,怪不然我觉得挺潦草的,感觉有许多细节可以做的更加完善先说优点开头郑Sir是一个努力但失败的老师,一封遗书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日记本,一句相似的话。“我觉得自己不重要。”郑Sir在脑中想象自己大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