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美国片《王牌对王牌》,小时候在忘了哪个电视频道看过一遍,喜欢得不行,互联网时代得知两主演都是演技大咖,又重温过两遍,对于谈判高手欺负菜鸟、密不透风布置堡垒、双雄嘴炮交锋惺惺相惜、主角乔装特警逃脱、窃听录音定罪魁首等片段记忆犹新。
邱礼涛自编自导的这个翻拍,对于警局黑幕、高手蒙冤、杀出重围的大架构没动,但小处的改动既费心又多智,一面是符合回归前香港社会氛围,另一面更是他鼓捣警匪片的私人趣味所致,玩得风生水起。
刘青云所饰谈判专家,有智也有胆,能谈亦能打,而邱礼涛将原版的动作戏全数变更,每场打都不是图个热闹,还皆在塑造主角。
从刘青云突然发难将同袍拷在看守所,之后被群车围堵驾驶冲锋车闯入窄巷掣肘追兵,弃车奔跑后跳上高架桥斜坡,二度将大部队分散以施展擒拿格斗逐个击倒,乃至脱险后再直闯警局劫持人质——全套策略与他后面以建筑阻滞武力、以机锋套取真相的做法高度一致,都是运用身小好掉头和环境优势,不断牵制对手使其施展不开人海战术。
所以虽然影片聚焦在他破案洗冤的有限动作,情绪抒发极少,甚至经常以“只做必要动作,不为情绪流连”来突出他的理性果断,整个角色个性却分外鲜明。更有意思的是,后面从警局前往健身房时,吴镇宇也搬用同样战术,将车冲上人行桥以甩开追车,也旨在突出双雄危机中的默契。
这种角色战术上的连贯性,使得全片文戏和打斗的衔接非常流畅,打中带着戏剧波折,而以动作片、侦破片的节奏来剪辑对话的文戏,也经常给人以看枪战爆破场面的同等能量。
除了文戏武拍的可期手段,邱礼涛还常有其他小巧思。试举一例,吴镇宇首次跟刘青云对面交锋,镜头原本只在双方间来回打,却突然(看似)毫无必要地给了一个吴镇宇侧面,仿佛有人从旁窥视——当时没有任何角色能从那位置和距离看到他,无端一镜让人心生疑窦。
话未谈完,两名飞虎队不期而至破窗倾泻子弹,这番急转直下,剧情全无铺垫,却正好对应前面镜语突变的那缕疑窦——原来邱礼涛以此泛起“不速之客将来临”的情绪,视听语言暗合谈判“暗人不说明话”的特点,真是微巧又细腻。
影片另一大改动是吴镇宇所饰前警员,因救人失利而辞职转做义工,却因此被打上不贪钱财、品行高洁的标签,成为刘青云危机关头最可信任之人。两人对手戏做了中国传统化处理,越看越有展昭和锦毛鼠联手锄奸的古典江湖侠气。
电影开头刘德华部分涉足现实议题,结尾却不做常规升华,反而落在两人互相打趣着向对方致意,让人感叹他们轻描淡写着好一番生死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