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世纪巴霍芬让西方世界正式注意到母权社会,或者说注意到女性是社会的中心;而在东方我们则更为熟悉,从神话时代,远古诗经时代,以至於到现代,我们家庭的诞生、稳固、蓬勃不都是由一家主母所掌握?安东妮雅之家(Antonia,1995)中安东妮雅就是这样的女性!上帝虽创生万物,但安东尼雅等同於创生上帝的圣母。
2、女性主义对我的启蒙是从已过世高中的国文老师施寄青开始,除了金赛性学报告之外,还要我们读內在革命(Revolution From Within,1992),女性主义的思潮在那30年前的世界不是像今天这样理所当然,当时是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的。
3、达利在二十世纪三零年代,画出著名的像鬆饼一样软掉的时钟,创造了绘画上不可思议,却又似乎合理的魔幻写实。六零年代晚期,马奎斯的百年孤寂创造了文学上的魔幻写实,如人轻得像风箏那样飘了起来。而安东妮雅之家是九零年代电影影像魔幻写实的代表了,如尸体从棺木里起身欢唱著送別诗,天使雕塑用他的翅膀打坏蛋。
4、魔幻写实是电影呈现的风格,电影处理的材料是女性,可是电影的內核与精神是道的——无有併作,有无相生,绵绵若存,天长地久。
5、辛意云老师诗经辛说卷四十、卷四十一,从诗经国风周南的体例编纂谈女性位置:
诗经从第一首关关雎鳩篇,讲青年男子爱上了温婉嫻淑的姑娘,这引起他日夜的思念。唉呀!真是日思暮想,以至於辗转反侧,无法成眠,他甚至於渴望与他结婚成为夫妇——这是谈人世间爱的引动与爱的完成。第二篇葛覃,则写女子结婚以后,过了时间,在一定的某段时间里,依礼得回家省亲,这叫作归寧,以探望父母,安慰父母两老的心,也可以说是去报平安,请两老放心。整首诗呈现了女子准备回家以及在准备过程中的那分欢愉、喜悦,与天地间的那样一分美丽的日子是合一的——黄鸟喈喈,飞翔在长满葛覃的山谷上。第三篇,则是采采卷耳,描述新婚之后,丈夫因公而得出远门,去为国家办事。妻子在丈夫走后在家思念著,思念到采采卷耳,採了半天都无法採满,因为满脑子所想的是丈夫在外的辛劳,以及对在家的他的思念。这首诗生动的描写出年轻夫妻婚后小別的那一分恩爱和深沉的思念。第四篇,南有樛木,则进一步描写妻子对自己丈夫的全心全意的祝福,希望自己丈夫能如同樛木一样,承担得起整个家庭的负担,还有承担得起自己对丈夫的期待和爱的依靠。第五篇螽斯篇,祝福人们,包括这一对夫妻,多生贵子,以成为整个家庭、家族的助力,並完成家庭、家族的事业,使这个家庭、这个家族能因为这位女子而兴旺。第六篇,逃之夭夭的桃夭篇讚美著新娘子的美貌,讚美著新娘子的品德,讚美著新娘子的能干,也就是讚美著这位姑娘是生命的天使,会为夫家,也就是为自己的家庭、家族带来了福报。第七篇肃肃兔罝,说明青年男子为公家做事,成为国家、公侯的护卫、助手,以至於最得力的助手,他全力忠心为国,献出自己的聪明与才干。这是指男孩子的事业,也是指男孩子在社会上的发展。第八篇采采芣苢,展现婚后女子在快乐生活中期待怀孕生子。他们去採摘社会传说中能助成自己怀孕的芣苢草。
这八篇诗歌,似乎依序写出了恋爱结婚,新娘子回家探亲,夫妻离別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又写作妻子的在婚后、在快乐的生活中期待怀孕生子,同时也期待多子多孙,使自己为这个家庭为这个家族带来兴旺,当然更期待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顶得住、站得住的、有贤德的男子汉,是自己家中的顶梁柱,是扛得起大事的好男儿,在社会上、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並为成国家、国君的栋梁。其实,这些看来虽然都是生活中平常的事情,可却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写照,是人类共同生活具有普遍典型性的事例。那些诗歌中写出了夫妻婚姻生活中,虽然平常,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生活內容,特別是从「妻子的立场」,写出了作为一个妻子,作为一名家里的女性,或者作为一名女性,其內心有自己对丈夫、对家的期盼。家,是人类世界最基本成为社会、安定社会的一个小社会单元,也是人生命发展的核心,更是人文明发展的基地。全世界从古老到现代的婚姻,家庭仍是人不可少的生存、生活、生命发展,感受到爱的地方,是人生命健康成长的地方。诗经一开始就依序用这八篇,说出了人们对爱的渴求,对家的期盼。而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这仍然是具有深刻的,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心理的愿望。
同时这八篇,虽然有两篇,比如说第一篇的关雎,第七篇的兔罝,似乎是以男性作出发所作的敘说,不过整个看,基本都还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在第一篇,窈窕淑女仍是这首诗的中心点——因为他,以至於青年男子神魂顛倒;第七篇肃肃兔罝讲的是男性成为国家的栋梁,可是这何尝不是来自女性的愿望?所以,整个八篇诗基本上都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女性对婚姻、对爱情的期盼出发,这是传统中国对女性的重视,因为女性是直接孕育生命的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了——我用「元素」来说,因为这牵涉到整个宇宙的构成。
传统中国从阴阳,从乾坤,从雌雄,从男女,来看一个完整的宇宙,而不是从一个单一的代表来看整个宇宙。近代的中国由於清朝以来的衰败,整个华人看事情,包括学术界,都以西方的角度、西方的观点来作为真理的准则。比如说,西方从远古开始,他们的生態环境或者只適合於畜牧,或者只適合於航海,或者只適合於在沙漠中经商,所以基本上,他们整体文化的生態呈现是一个商业性的战斗民族,不论畜牧,不论沙漠的经商,不论航海,都是以商业的交换作为生存的依据。在这种商业的交换中,生存环境又非常艰难里,他们的战斗性必须极强;他们在不断的战爭中,尤其最近好像是英国再版了一本书,叫作欧洲歷史上的战爭(War in European History,1970),记录了从古代一直到近代整个西方的战爭,看了以后我们才会看到所谓西方是一个战爭民族的原因和歷史的事实了。在战爭中,要透过战斗寻求生存,女性的体力较男人確实弱了很多,因此,在这爭生存,在激烈的战斗里求生存,在流离迁徙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以男人作为主要的动力和生存力了。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的生態下,女性附属於男性,为男性所保护,也就自然形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状態。所以我们看,从信仰的中心是男性,以至於到社会、到家庭也都以男人为主。
我们今天谈民主,谈自由,都从古希腊史开始,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开始,从古希腊的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开始。雅典的民主制度確定了今天民主政治的投票制。不过他有条件,得雅典的城邦的公民才有投票权,才有资格;不是公民,就没有投票权。而谁不是公民呢?猜猜看?奴隶?战俘?是的!奴隶、战俘列入非公民,不给予公民投票权,这个是当然的,这个能理解,也接受;而后,还有来来去去游走的商人,或者异邦的商人,当然这也一定合理;另外还有小孩子,未成年当然没有公民投票权,大家也认为这是正確的。可是,雅典城邦还有谁不列入公民中,没有投票权呢?就是妇女。每个家庭中的主妇一样是没有投票权的,甚至於妇女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公民权利,他们不能够出现在社会公眾的场合,他们被隱没在男人主持的家庭之中。
雅典的妇女隱没在以男人为主的家庭之中,这个社会习尚影响整个欧洲。欧洲在莎士比亚的时代,也就是十六世纪,在他的剧本中还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对付女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手上拿一根鞭子」等等。而后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继承了在中世纪所谓的「歧视」。隨著欧洲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要標榜出一个新时代,於是欧洲开展出绅士之风,而所谓的绅士之风也就是要照顾弱者——女士。於是,到今天我们还看到女士优先,或者男士要为女士开门,男士要为女士移座椅,让女士们先坐等等。这些也是近代西方女性的女性主义者爭取男女平等或者是女男平等时最討厌男人要做的事情,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是弱者」,一反以往的歷史传统。
而女性在西方之所以能走出社会爭取权力,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別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美国男人投入战场人数太多了,后方的军工生產事业缺少了劳工,於是不得不起用女性,女性走入了工厂,成为了生產者,有了经济力,女性开始有用,於是西方女性就积极的站出来爭取男女平等、女男平等,所谓的女性主义,以至於到今天。
今天中东女性仍附属於男性,女性是男性的財產中的一部分,女性的命运仍由男人决定;甚至於不只中东,我们看印度,我们看非洲,也都还是如此;有些时候我们看有些欧洲较为封闭的国家社会,也还是如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古老的传统中国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的生態上,因为生存的地理环境是最有利於农耕的环境,因此在一万年前就开展出整个农耕的文化文明。农耕是最需要合作的生產工作,男女都需要下田,都需要参与工作;此外,女性的纺织,以及其他的家庭手工业,女性的生產以及所得到的利益,不下於男人,甚至於还是许多家庭能够生存、能够生活得好的重要的依凭。女人在生產上,他的地位不输给男人,更何况农业生產男女必须合作,必须分工,也因此,传统中国的男女、女男走上了中国式的平等性,走向了不同於西方那种战斗、商业的爭生存的团体生活。女人不附属於男人,女人有他独立的地位,所以才说女人是这个世界的「半边天」。
更何况在农业生產的耕种上,这种劳动生產的经验中,对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繁殖有了更深沉的体会与观察,所以在甲骨文当中,宇宙最高的信仰虽提出了「帝」,字形是「上帝」的「帝」,但这个字的本字却是「花蒂」的「蒂」,这直指生命的本身乃是宇宙最高、最自然的演化发展的根本力量。到了西周,西周直接以「天」,以眾人头上都有的「天」来代表生命的本身——生命来自於天,天就是生命的展现,而所谓的天命,也就是天给予了生命的赋予,这叫作天命。等到进一步思想的发展中,知道了在整个天命的活动中有大气,大气的活动中有阴、阳,天的生生之道是阴、阳二气冲和的结果,如同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於是万物化生——阴与阳,男与女,雄与雌,共同创造了这个生命世界。
……特別是在於中国的农业文明发展所成立的所谓的社会、所谓的一个高度农业文明的社会生態,需要男女分工合作,这是经济生產上的需要——唯有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有丰富的收穫。而男女在农业工作的生產上其实有著相同的经济生產力,再加上农业生產的播种的经验中,更深刻的体会到大自然中的生生的力量,而这生生不只是单方面,他有雄、雌,他有男、女,如同天地中有日、月,有天、地,所以都是双方面的,共同达成了一个宇宙、一个完整的宇宙、一个完整的生命的发展。我们举目四望,大自然之所以生生,有天有地,在大气中有阴有阳,所以在易经繫辞里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此天地才能够生生。又说了,「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絪縕,就是天地相互密切的交织,阴阳二气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后越来越浓密,越来越浓密。醇,就是很浓厚,就是浓密、醇厚,越来越凝聚。如此,经过长久的时间,而后慢慢產生出生命,男女构精,也就是雌雄等等,展现出生命最精锐的部分,然后万物也就生生不息了。
易经总结整个农业文化,也就是先秦以前所完成的那个高度的农业文明所形成的高度的农业文化,从宇宙的发生论,提出「天地之大德」,也就是天地最大的行为,最正向的发展,就在於生命的创造、万物的创造——「曰生」。而这个创造就是来自於天地、阴阳、雄雌、雌雄絪縕而生,而后逐渐使万物之所以诞生。他们逐步凝聚,而后產生出来,也就是说,天地集其阴阳之气,相交相合,使万物相互感应,相互的渗透,以至於滋长成熟;万物中的男女、雌雄之性相交相合,然后使万物相感相生,万物的生命也就得以延长,並且生生不息,所以古人在俗语里面就常说了:「独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和合,方生万物。」因此,女性在传统中国的社会里,地位並不比男人低下。
虽然易经说「天尊地卑」,进而说到了男女时就好像「男尊女卑」,其实说的不是一个真正社会阶级上的分野,而说明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世界秩序的构成。当然,受到男性社会的成熟,以至於说男尊女卑,这站在一个社会性的开展而提出了这么样的看法,但是在实际宇宙生存论上,他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和合,方生万物」的,所以女性在传统农业中国社会里地位並不比男人低。我们甚至於也可以看到,当一个家庭中失去了男人,女人就撑起这个家庭,纺纱,织布,然后做各种各样的种植,而后使这个家庭能够生生发展,这在女性,在世界的女性而言,是相当特殊的一种力量的展现。而今天我们谈到传统社会上的男女平等的问题,也就不能够只用西方社会的状態来作为唯一评定的准则,或者论述的准则、批评的准则。
四十多年前臺湾经济起飞了,有一位有名的华裔的社会学家从美国回来,他要研究、调查臺湾经济起飞社会中男女地位的影响力的成分到底怎么分配,他要做一个男女生產力的比较,以及对这个社会动推动发展的力量的实际状况的研究。在他的观念里,他是认为中国自古如此男女不平等,他要用近代经济的发展再做一个证明。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女性就是弱者,所以女性提供的劳力一定不如男性,他准备写一本在现代工业化的社会中,传统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对现代工商社会的影响与发展。不过根据他说,他调查了近千家臺湾成功的中小企业,结果发觉所有成功的中小企业背后都得力於一位女性,所谓的头家女。而且,往往因为这个头家娘,这个中小企业才能健全发展。头家娘身兼老板娘,坐镇公司,然后担任公司的经理或者业务经歷,甚至於是人事主任,调配一切的人事、处理人事,还是人事协调部主任,同时进而是会计长,管理財务——如果没有这样的头家娘,这个企业就不容易开展。
而后从经济部贸易局外贸协会所发布的各种资料,更传出在全世界拎著一个业务皮包跑遍全世界,然后来推销或者去抢订单以给臺湾生產或外销臺湾產品的这些业务员中,女性竟然占了一半还多。所以说臺湾女性的勇敢、能干,臺湾女性对臺湾经济起飞的贡献,由当时的经济部贸易局外贸协会等正式说明,其功不可没,经济部的主管公开表达感谢。这些事情令这位社会学教授大为震惊,他说这在西方社会是几乎不可能有的现象,於是他写了一本重要的研究报告,也是著作,名字就叫作头家娘(头家娘——台湾中小企业「头家娘」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意义,1999)。
而后大陆又发展起来了,他又去大陆各工业的开发区,就像深圳或者像珠海等这些地方去调查,结果跟臺湾一样,他也大吃一惊。他说中国女性何以独立能干?其实,从农业文化、农业文明、农业的生產发展来看,女性的能力也就是从农业文明、农业文化、农业的社会发展所培养出来的——这一切,都导源於中国高度发展的农业社会、高度开展成熟的农业文明。我们看诗经,远自三千年前,在西周大雅,或者颂里面,就看到除了歌颂后稷、文王、公刘外,同样也都会歌颂他们的母亲或妻子,然后说明他们的重要,比如文王母亲对於文王的教育,又如文王妻子参与文王的迁徙、建设的工作,对丈夫的整个辅佐是被肯定的,是被看得见的。更何况中国看重生命的本身,生命本身就是传统中国的最高的信仰,更何况女性是直接孕育出生命,他维繫生命的延续,並教养子女成为人、成为贤德者。所以在中国看重母教,看重胎教,看重女性孕育生命,完成宇宙生生之大德的这个部分。同时,在农业的社会中,农业社会生產力中,女性的经济生產力是重要的工作,重要的生產力之一——所以,我们又称女性是半边天。
在传统中国神话中,男人撞塌了不周山,让天塌下了一半,女媧及时补天,挽救了天下生灵,这个神话中就透出了传统中国在农业文明中对女性的肯定与尊重。所以,礼记上就有这样的一种礼俗,也就是在西周而后歷代都沿著这样一种礼俗而发展的习俗,就是在祭祀的时候,特別是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男人理所当然的去负责祭祀的活动,女人虽不参与,但所有祭祀的祭品、所有的祭祀的菜肴一定得经过女人的手,由家庭主妇所率领的女眷准备,如此,才能得其全,再由男人献给天神或祖先——不然天地神灵或者祖先是不接受的,因为那不圆满,不完美。
还有在旧时代许多的地区都依古礼来行这样的一种礼仪,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唉呀,很不幸的丈夫夭折了,去世了,孩子还未成年,或者妻子还没有生孩子,还没有子嗣,在这种情况底下,许多的地区依古礼丈夫的棺木通常在是暂处在外,暂时停在外面,然后等待妻子抚养子女了,让他们长大成人,或者在家族中收养同姓的孩子来作为子嗣,使这个家庭有生命的延续了,如此,待女子去世之后,再由其棺木引领丈夫的棺木葬进这一家人的祖坟的园中。
或许有人会发问:「古人丈夫去世,都要逼女子守寡,那么这是不是逼女子守寡的一种方式啊?」其实並不尽然。这是有文献上的资料的,中国从古代到南宋,丈夫去世,女子是可以再婚的,再不再婚由女子自己决定,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范仲淹的母亲就是再婚的,同时代的欧阳修的母亲,则是决定自己不再结婚了,因为他太爱自己的丈夫,同时他觉得自己的丈夫极好,而这么好的人竟然就去世了,那么他要看后代的欧阳修如何长大成人,要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老天爷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些事件在欧阳修有名的文章瀧冈阡表里写得很清楚。或许有人读过,不过也或许会再问:「宋理学不是有寡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近来的人常常用这句话来责备古人,然后责备宋明理学。其实这句话,他是包含在作人的许多事例之中,然后所提出作人的分寸,不是说寡妇寧可饿死,不可改嫁,他不是这个意思。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都可以去翻查一下这些资料。
传统中国因为是一个高度农业文明的社会,男女能分工,能合作,女性是半边天。也因此,再加上女性在家中是主事者,女性在家里的地位是受到极高尊崇的。我们看曹雪芹写红楼梦谈荣国府,在荣国府中当事者,不就是贾母吗?而后是王太夫人,而后是王熙凤。至於男人都在社会上跑路——这个「跑路」是去做事,去当差,去发展他们的事业。我们由此再看今天的华人社会家庭中,家中的当事者是不是还都是家中的主妇、女性?即使今天的家庭主妇也还得身兼职业妇女,可是家中的大小事情,包括经济的分配、每月的用度,也还是家庭主妇负起全责。丈夫赚了钱,每个月的薪水交给妻子,然后由妻子再分配等等;即使小孩子的教养、教育等,也是先跟妈妈沟通之后再问爸爸,爸爸还得再问妈妈,而后再作决定。所以说,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对於事情大小事的决定,然后思考,提供丈夫作最后决定的参考;至於男人的重点,则是放在去社会上做事。所以古人说,大门外是男人的天下,也就是社会上是以男人为主,但是二道门內,二道门內,指家中的事情,则是由妻子掌管。由大门进来要进屋子的这道门叫作二道门;古礼上说,进了二道门,如果作为一个丈夫的男子的,天天指三道四,这是不知礼也。
社会是男子的天下,二道门內则是家庭主妇操持一切。这是从宋以后所特有的一种礼,生活之礼。在这个之前,女子在家庭中虽是当家者,不过,他们对於社会上的事也会有他们的意见,也会有他们干预的——这个变化,有歷史性的因素,在这里不说,將来有机会再报告。这样子的一种情形也就可以说是传统中国社会大体的一种男女的情况。诗经一开首,这八篇也正说明了传统中国社会女性特有的地位,同时这也奠定了传统中国以女性作为爱的代表,作为情感的象徵。到了后世,即使男性作家,有时也以女性的情感来表达他们內在最深刻的情感,来描写他们內在某一种深邃的感触,他们用女性的角色来作创作,来作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