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120击 (2017)8.32017 / 法国 / 剧情 同性 / 罗宾·坎皮略 /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阿诺德·瓦卢瓦一首关乎爱、疾病、死亡与抗争的交响曲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巴黎,那是一个被艾滋病阴影笼罩的时代。全世界范围内,因艾滋病而死亡的病患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0多万,而且感染人数仍在飞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巴黎的一个抗艾组织挺身而出,他们通过集体行动,唤醒大众对患病群体的关心,并迫使政府和医药公司正视问题。这是一个为艾滋病患者发声的组织,他们不求治愈,但求人们能给予这些病患更多的关爱与尊重。

...

而90年代比较流行的house music,这种音乐的拍数正好是每分钟120次。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灵感是否脱胎于这种音乐,但是这种音乐风格它自身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氛围,是可以完美体现了影片中同性恋群体在艾滋病危机中的生存状态和抗争精神的。每分钟120次的心跳,既是lgbt群体面对困境时的紧张与焦虑,也是他们坚定抗争、追求尊严与生命的节奏。

电影的叙事方式极具诗意,无论是蹦迪时灯光里的尘埃,还是游行时粉色的啦啦穗飘扬,都给人一种宁和的悲壮感。而影片中对死亡的描绘,更是令人震撼。当塞纳河水被染成暗红色的警示,当逝者骨灰如复仇的烟火洒向敌人的盛宴,这一切并非仅仅是同志情感的探索,而是一部揭示边缘群体力量的街头政治巨作。

...

《每分钟120击》不仅揭示了艾滋病患者的困境,也展示了同性恋群体在社会边缘的抗争和自我认同的觉醒。影片中的每一个冲突、每一次抗争,都是对社会的偏见和不公的挑战。而影片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出色的演员阵容和精湛的导演技巧。这部电影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高达99%,这足以证明其受到的广泛赞誉。

这部电影给我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只能说《每分钟120击》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部时代的呐喊。在艾滋病无法得到有效根治的时代,在死亡驱逐着鲜活生命的恐怖下,艾滋病人的心跳仿佛每分钟都在加速,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他们不得不以更快的节奏、更坚定的态度去抗争。他们的每一次心跳,都是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对生命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