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的片名,直接的感动。一部以股市为背景的脏口爆米花喜剧。下映后一观众疑惑:资本主义怎么比我们还共产?文化的流行正是因为问题长期存在。因此我感动的点其实不在于无产者的联合,那更像极小概率的童话故事。
重要的是本片拍摄的背景正是疫情,片中不时出现戴口罩的提醒,仿佛梦回那三年。在太多艺术片描摹中对现代生活的艺术抽离后,我们得以近距离看到老美特别是年轻一代在解封后的真实生活。
男主白天在保险上班,夜晚他是聊股的娱乐博主,一个傻瓜式的英雄人物,穿着小猫T恤,头上扎着视死如归的红头巾,异想天开要扳倒做空的对冲基金大佬。基于直播和华尔街论坛,散户韭菜们拧成一股绳,奇观式的创造了暴涨奇迹,并喜提证监会调查。
影片最可贵的正是在于其日常和生活感。tiktok短视频,meme梗图,廉价啤酒,耐克鞋,情色酒桌游戏,黑护士的糖爹…日常的道具和场景真实而呈。
影片不时出现的外国tiktok神曲,对影片的叙事节奏起了很好的分割,也承担起了快速切换着影片多人物视点转换的重任。当然还有第三人(观众视点)带入真实的嫌弃。伴随着各种鼓点节奏神曲,视点在各种族裔和阶层之间平移。音乐总有这样的共通性,与影片的另一个元素,社交媒体同样。
影片贡献了不错的幽默感。一部分来源于人们对于暴富和爆亏神话的反应,以及空头富豪和散户们冰火两重天的对照。另一部分来源于对话中快节奏的切断和演员的抢戏式表演。例如父母对于弟弟揭发哥哥成为千万富翁时的反应,“华尔街论坛”不是“华尔街日报”,还有弟弟、游戏驿站职员自然的浮夸带来的幽默。
全场笑声很足,大概率我们的文化语境中缺少这样浮夸至此的弟弟,因而引发了“文化震撼”。
影片的另一亮点在于对互联网媒介的呈现,此起彼伏的竖屏视频在横向画框内叠次铺开,形成了强有力的互联网草根狂欢,和“抓住钻石手”,永不卖掉的凝聚力。
大佬作为回击,关停论坛,禁止购买的桥段则属于是经不起推敲,看个乐就好。不过听说是真实事件改编?这是真的吗?
在电影院做了一场韭菜扳倒狗庄的梦,醒来发现还是韭菜,这是属于散户们的大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