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ic永远都会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电影——从11岁第一次在影院的大银幕看到她的那天起至今,依旧是影院的大银幕,第11次对着她动情和落泪——这种感觉,一分一秒都没有变过。
特地挑了4.14-4.15的场次,因为Titanic是在4月14日23时40分与冰山相撞的,又是4月15日凌晨2时20分沉没的,蛮幼稚且固执地想让我的11刷变得“沉浸式”。因为看了不止十遍,还有三次都是在影院刷的,每次确实都能看出许多愈发细微的点。心血来潮,决定在这天做一个观影随笔记录,记录一下十刷和十一刷我学习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或许,留待我多年之后回翻,让我看看这场世纪灾难以及有关它的最叹为观止的创作,除了给我无垠的泪水、无尽的心碎,还给了我什么其它晶莹剔透、广袤深邃的东西。
-Rose独白,称自己因传统、家庭、婚姻的束缚感到绝望窒息、却无人注意时,镜头一直在摇+跟她狂奔去跳海的步子,十分颠簸动荡,最终定在船头——她扶着栏杆暂时站稳的同时,提醒船客小心落水的“Notice”标牌出现了——紧接着,Jack出现了,他是Rose这一生里唯一一个真正“Notice”到了她的人,也是Rose这一生最为刻骨的“Notice”。
-Titanic的所有主创都喜欢运用对比手法,从镜头到剧本再到音乐……几乎是一切,几乎是贯穿始终。这一点的全面落实使它得以凌驾甚至碾压其它灾难题材的创作。鲜明本身就是一种残酷。
-我突然在想,体验过如此极致的事件和感情,人们通常会说“死了也值”,因为沧海巫山。Titanic被称为“梦之船”,在灾难降临后,影片的表现十分到位,全船的人都经历了从“梦呓”到“梦醒”再到“梦碎”的过程;而现实自不必多说,这艘巨轮的沉没不仅仅是一群人的消逝,更是一代人的幻灭。对于电影故事里的Rose而言,哪怕是从非常简单的爱情的角度切入,过于壮烈美好的东西,曾经拥有过,又即刻失去,起落悬殊、横亘生死,想要在这样的创痛里活下去,究竟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力量呢?——但体验过这些的Rose活下来了。不仅存活下来,还有了全新的生活。这是Titanic最精妙动人之处。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进击的巨人》,感觉艾伦和三笠的关系类似于Jack和Rose的关系——他们绝不仅仅是救了她们的性命,给了她们第二次生命,给了她们不一样的人生。他们还让她们拾起了尊严、信念和希望。两部作品都在强调人的精神意志的重要性。
不过,在Titanic当中,Jack&Rose要更流动,更靠拢,这种处理既商业又经典,它就是完美爱情——乃至一切情感的写照,更容易被世人歌颂铭记。Jack让Rose认识并直面了自己,与此同时他在冒险和奇遇中看清自己,并将生命和人生的张力拉到了极致——这也是他想要的,而Rose悉数赠予了他;无疑,他们之间存在“I see you”“You know me”的关系,这本身就已经比任何誓言都还要更加牢不可破,是“My heart will go on”的基石。Jack最终成为理想主义的殉道者,会让人想到,事实上,他本身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美好符号,而这符号化作Rose灵魂上的烙印。
谈到“理想主义”,又觉得电影开头包括剧本的叙事模式真的太巧。不想写了,先记录一个镜头,回头补。
-布洛克打开保险柜,里面的物件挟杂着污水,顷刻喷薄涌出。
我很难不将此处视为导演对「当年爆发的灾难,和不久之后Rose的回忆」的隐喻。
这些东西中,幸存Jack唯一的遗物。
在此之前,Jack这个人,只活在Rose的记忆里。
Me & Titanic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韦小记
20240719,又一部韦家辉。太难得,作为一个在此之前首先接触了戚周天地三部曲的人,依然被它打动。时年26岁的韦家辉,玩转自己扎实的创作功力和超脱於当时的观念已绰绰有余,本部80年代末的神作也因此静水流深地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哺糒。不 ...
简析S04E01:我们喂养这狂热的故事,也被这谜题所抚育
随便跟剧写写,欢迎讨论~Hello大家,好久不见。因为之前截图修图拼图太累,而且特别浪费时间,这季的剧评无特殊情况就不像从前那样放图了,写法应该也会随之有调整。个人私心比较喜欢这两集——同样是作为运用影像叙事的创作,相较于电影,电视 ...
十七周年:拾戚周年——写给最好的《金枝欲孽》
我很难再找出这样一部剧,能让我和许多好朋友全程哭着看完,聊时悲愤,写时哀痛,每次仅仅是想起来,就浑身鸡皮疙瘩。……若是让我形容,我要说它“泣血椎心,凄入肝脾”。没有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部如此高妙的剧了,就像早年读完《红楼梦》那 ...
他们生来就有康庄大道,她们却只有几格楼梯啊
2021.06.04大光明电影院,我的第二场成濑,太喜欢。高峰秀子一双醉眼,如同毛玻璃上铺满灯影,闪烁着逐渐凋零、缓缓熄灭的凄艳。塔罗师不是真的精通占卜,而是在所有人眼中女人的命数无非是那理所应当的两种;女人们不是真的信命,而是太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