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是末路狂花,昆汀看多了以为要撞死老板,后来以为是The Landlady 、Usher’s fall、就爱伦坡短篇那种,最后发现其实是恋母癖。其实我觉得对于三十年之前的片子都没什么打分的权利了,要给这种老片子打分就好像在起点网看红楼梦一样荒谬。看完没什么波澜也没被吓到,只是有点疑惑圣光片段是一直都有吗,我找了好几个新葡京赞助都是圣光版。
查了一下landlady是59年写的,这片子是60年,老希真没看过吗,剧情走向关键元素真的一毛一样了吧,但是我更喜欢landlady的描述而且看的时候真有点脊背发凉,从此看到陌生城市深夜亮着的灯牌下意识是没什么好事。最后比起多重人格男性杀人犯角色,我在审美上肯定是更喜欢神秘魅惑女性标本师给你端上了不知名茶水。是不是一种民族性的爱聊斋女鬼味。
爱做标本和变态的联系就这样根深蒂固,其实恋母癖小男孩讲经典台词的时候我笑了一下。
人格分裂现在都变成烂俗片段,心理恐惧现在看来也就那样,看老片的时候总是感叹现代电影工业几乎发展到火箭升天的地步。
但是瘦削薄肌男的就应该穿黑色高领紧身毛衣。亘古不变真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