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幕之前,我基本讨厌我所看到的一切的,虚伪的,骂人的,无视人的,挂着还都是勇敢抗争为自己而战的名。讨厌除打工三人组的所有人,甚至会觉得电影是想表达,不走捷径的牛马工作反倒成了这拜金世界中的一抹干净颜色,然后,最后一幕出现了。
Anora是斗士,Ani不是。她声称自己捍卫成年人的自主意愿,反复强调色情舞者和性工作者的区别,她说自己维护是她该有的人权,但她只字不提她和Ivan是否相爱,她接受了多少不属于她也不属于Ivan的金钱,她骂了Ivan,把衣服扔到富豪母亲面前,但粗俗暴力程度却不及她对打工组施加的十分之一。最后,她爬到了Igor身上,证明自己不是看人下菜,羞辱真正对她善良的人的那种虚伪之徒,但是下意识拒绝Igor亲吻的举动又暴露了一切。她将拜金主义掩藏在一个为自己权利而战女斗士的外衣下,并试图说服自己,但她此时此刻她却崩溃了,因为她才是那个欺骗自己最深的人。
Ani不是斗士,Anora才是,但她永远都是Ani。
ps: 如果本片拍成性转版,也许能避免激化一些厌女情绪。害怕很多人在听到最后哭声前,就已经拒绝继续接收信息了。
Anora是斗士,Ani不是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不想做“驯鹿宝贝”
这部剧替我问了一个一直以来自己都在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在一次又一次地下定决心、决定停止某个让自己深恶痛绝的行为,并且已经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去遏制这一切的发生时,我还是会因为某个非常细小的触发点重新回归那种行为,并最终把这一切归为自己的 ...
这是心理惊悚和肉体惊悚的结合,但是你又无法完全划清二者的界限,因为影片根本就没打算以揭露真相的模式告知我们,关于Bateman究竟何为真实何为妄想,这也就导致了观众基本都在以第一视角出发感受Bateman所经历的一切,缺乏辨别眼前惨 ...
文章太长了,在此列一个小提纲,大家可以根据顺序直接跳到感兴趣的部分。不过,鉴于后文有大量引用前文的地方,还是推荐从头看到尾。1. 与人格分裂的鉴别2. Arthur妄想症状的分级3. Arthur同Lee相互影响4. 《小丑2》中虚 ...
杂糅or结合?
通过穷养儿的方式锻炼意志和操纵干预人生分别是两个大的概念,要说这二者相结合能不能讲故事?可以,但应该会非常讲求技巧,所以就是说很可惜,《抓娃娃》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核心,前半段的穷养讲着讲着就直接扔 ...
最喜欢的是牛牛
玉露和司牧完全是模板式的人物,尤其是玉露这个小姑娘,这个设定我是真的喜欢不起来,动不动就五官乱飞,这种所谓的灵动是受了现在古偶的影响吗hh,要不是一开始就轻松猜到两人是兄妹,我是真的觉得二人完全可以原地锁死组CP了,这么模糊的年龄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