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87版自编结局是央视领导的行政命令,是行政干预艺术创作、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红学家顾问团队主张按照程高本拍摄
央视在1983年的10月下旬召开了一个为期近半个月的剧本改编原则的研讨会,一众专家学者与会。正如周岭所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三个编剧的意见就不一致。刘景禄先生的意见是前后一体,我和周雷先生则坚持忠于前八十回。与会众人多数支持刘先生的意见,我和周雷基本上属于孤立的一方。主张"前后一体"的意见并不完全相同,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意见是,后四十回虽然不属于曹雪芹的原著,但是续写得不错,大体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另一种意见是,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写的,首尾呼应,故事完整,人物合理,文笔连贯。”
可见,红学家的主流意见是按照程高本拍摄。可以理解,虽然程高本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曹雪芹原意,但是当时乃至今天仍然没有一部胜过程高本的续作,程高本仍然是80回脂本的最佳续作。而周岭所谓“忠于前八十回”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实际执行中必然变成反映编剧周岭的意图、水平和风格。因此,顾问们主张按照程高本拍摄,是对名著负责的稳妥方案。
编剧自编结局,是央视领导的决定
87版后六集既不合“探佚学”成果,也不合“红学”家推测,更不是由“红学”专家亲自编写的剧本,播出后更是基本得不到专家们的认可,那究竟是哪个“红学”顾问提出的这种重新创作的改编策略呢?胡文彬是当年87版电视剧的总顾问,他在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最后由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同志拍板定案,舍弃现在通行本的后四十回,进行了重新的创作。当时,作为学术见解,我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工作,我仍然是支持的。”周岭也提到:“老戴和老阮拍板,同意周岭和周雷的意见。”
可见,是“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同志”给出的建议,学者对此普遍保持了沉默。也就是说,87版《红楼梦》的确是行政指令下的产物,导演王扶林也确如自己所言,奉行的是一种“遵命哲学”。既然如此,这样的“失败”似乎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87版自编结局,是央视领导戴临风和阮若琳的决定,是外行领导内行的行为。讽刺的是,戴临风后来在艺术人生87版再聚首节目上大义凛然地说“红楼梦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动”,但实际上太虚幻境可以因为封建迷信而删掉,诗社可以因为不符合现实主义而删得所剩无几,而存世的早期抄本之间的文字差异比比皆是,且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原抄本文字也没有标点符号。
87版结局的失败
叙事逻辑崩塌
87版结局依赖“抄家灭门”单一事件,导致十二钗结局扁平化(如史湘云沦为妓女无伏笔、李纨消失),完全脱离原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隐喻(家族缓慢衰败,非暴力清算)。
关键情节抄袭程高本(如焚稿、妙玉被劫),却因删减导致逻辑混乱(如黛玉因宝玉失踪哭死,与焚稿无关联)。
意识形态凌驾艺术性
编剧为强调“阶级斗争”主题,刻意丑化宝钗、王夫人等角色(如捏造宝钗斥责紫鹃),违背脂本对宝钗“艳冠群芳”的定位。
人物结局过度卖惨(如女眷集体为娼),既不符合清代法律(仅谋反罪会牵连女眷),也偏离曹雪芹“真实写世情”的宗旨。
结构断裂与创作硬伤
后六集依赖贾琏“跑腿传话”推进剧情,台词空洞(如宝黛花园相顾无言),暴露编剧功力不足。
十二钗中妙玉李纨人间蒸发(妙玉在剧本中有结局,但违背了“终陷淖泥中”的判词),重要角色(如薛蝌、邢岫烟)被删除,导致情节脱节(如惜春出家、巧姐被救均无铺垫)。
87版不符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87版的支持者经常指责程高本不符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说“87版虽然有缺点,但体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云云。只要对照判词,就可看出这种论调并不能成立。
曹雪芹对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定义,白纸黑字写在《飞鸟各投林》曲中:
为官的,家业凋零; (程高本,抄家后具体描写了家业凋零。87版:就是一次抄家灭门,根本没有家业凋零这回事)
富贵的,金银散尽;(程高本,散余资贾母明大义。87版:就是一次抄家灭门,根本没有金银散尽这回事)
有恩的,死里逃生;(程高本和87版都有刘姥姥救巧姐的内容,但程高本过程合情合理,具体描述了窜卖巧姐的过程和营救过程。87版剧情失真且没有过程,按王蒙先生的话说是贫农大妈抢救烈士遗孤)
无情的,分明报应;(程高本:王熙凤、贾赦、贾珍等都遭到报应:87版:不管有情无情,统统抄家灭门)
欠命的,命已还;(程高本:王熙凤等人的确是欠命还命。87版:不管欠命不欠命,抄家灭门,男的统统处死,女的统统发卖)
欠泪的,泪已尽:(程高本:林黛玉焚稿断痴情。87版:抄袭程高本焚稿造成剧情不合逻辑,然后编剧回头就骂程高本)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程高本:有分离,有聚合。87版:一次粗暴的抄家灭门。)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程高本:贾兰中举,李纨老来富贵,贾政侥幸被赐还家产。87版:贾兰在监狱里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李纨人间蒸发,根本不可能存在老来富贵这回事)
看破的,遁入空门; (程高本:贾宝玉出家,惜春出家,紫鹃出家。87版:连一僧一道都不出现,贾宝玉最后不知道是要饭还是去寻死;惜春大摇大摆走出戒备森严的贾府大门,紫鹃半路人间蒸发)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程高本十二钗死了6个;87版看不出什么痴迷的枉送性命,反正一次抄家灭门就算完成任务)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清代即使最诟病程高本的评点者也没说过程高本不符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今天捧87版的动辄就说程高本不符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见“87版符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论调要想成立,只能否定李纨判词,否定“老来富贵也真侥幸”,否定甲戌本凡例“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否定第一回原文“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乃至彻底否定传统文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风格。
红学家和观众对87版结局的严厉批评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说“不按程高本拍按什么拍?” 评价87版结局的时候他嗤之以鼻:“这样编出来的东西,硬说成是曹雪芹的原意,其谁信之?”
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孙伟科先生说:“87版电视剧《红楼梦》按照所谓的脂批提示,按照所谓的探佚成果,拍出来了那么拙劣的后六集,不忍卒看!”
白盾先生更是说:““红视剧”对《红楼梦》的任意篡改--并且是拙劣的对120回《红楼梦》整体性的粗暴的破坏,是对文学的无知、历史的蔑视和对群众的欺骗。”
87伪续编剧周岭自己都承认:“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指责。激烈程度,今天的观众已经不能想象。电视剧播出之后,台里邀请文化界和影视界的部分评论家,开了一个讨论会。讨论会几乎成了批判会,从否定后六集电视剧,进而否定了另起炉灶的做法。观众更激烈,意见近于围殴,甚至在报章上说,要把编剧剁成肉酱。”
结语:否定程高本,不等于尊重曹雪芹原意。87版后6集就是严重背离曹雪芹原意的失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