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10分

比我预期的要好,想着首作可能比较青涩,但是起码是故事讲明白了要表达的表达了。

1.邱泽这个丈夫的角色太“刻板”了。(或许不该用刻板这个词,但是一时想不到更准确的表述)
影片既没有讲述邱泽为什么酗酒家暴,也没有展示他除了酗酒家暴婚内强奸之外的东西。这样就导致这个人物非常空洞,他好像在家庭里面就是固定承担带给家庭三个女性苦难的原罪部分,感觉有点为了剧情推动而推动设置的角色。这个人物在家庭当中就像一个巨大的幽灵,既让所有人都害怕,但又忽视不了。在他的世界里,家里三个女性都是他的物品,他是一家之主,是他挣钱养家。他每次一回到家,家庭的氛围就开始紧张起来,我和林小丽一样,我害怕他发酒疯,抄起书砸向妈妈,指使妈妈照顾他。每次看到邱泽抄起书砸向妈妈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大S那句话“你抄起哈利波特精装书砸向我”。
本来以为叔叔那段话对他会有些触动,看到他回到家惯常拿啤酒喝,最后放下了啤酒喝起了水,我就以为人物会有个变化。结果啥也不是,烂人还是一样的烂。最后戏剧性地把自己喝醉撞死了,死了倒挺好,也算是功德一件了,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大家。但是其实这里悬置了一个人物矛盾点,林小丽那天质问“妈,你和他离婚好不好?”这个问题就不用解决了,因为没多久人就死了。但是细想一下,其实妈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使这个男人不爱死,她还是没离婚选择一样生活。

2.妻子这个女演员表演很好,诠释被家暴的妻子和把习得暴力转向女儿的暴躁妈妈。
她在影片中是最忙碌的角色,镜头一到她的时候,她都在做事,剪头发、做手工、掏耳朵、做饭、找女儿,她无时无刻不在忙碌,她永远头发都是乱乱的。唯一一次化妆打扮却被丈夫以强奸作为警告。当开理发店的姐姐电话喊她去凑人数的时候,她刚被丈夫殴打,看到镜中凌乱的自己,原本想化妆的心收了起来,她害怕被再次殴打或强奸,可是此时禽兽的丈夫又开始假惺惺说“脸色这么差也不化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虐待你”。可事实就是他虐待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对林小丽而言,妈妈即是一个受害者又是施害者。她见过被殴打的妈妈,但是她自己又时常被妈妈殴打。妈妈对待她和妹妹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妈妈从来不会给她好脸色看。但妈妈会主动给妹妹零花钱,但却会怀疑我偷了家里的钱;妹妹想吃煎蛋她会立马给她做,我就像沾了妹妹的光;上学忘记带便当妈妈到学校见到我就直接给了我一耳光;和同学逃课去玩回到家也被怀疑衣服是偷来的……妈妈受难后,她会迅速把苦难转驾到女儿林小丽身上,好像这样自己就能好受一点。
雨中分别戏和长大后再见戏是母女俩比较温情的部分,妈妈也不舍得送林小丽去大姨家,但是她嘴上还是非常恶毒,教女儿在别人家要学会看别人脸色生活。长大后回到家里见到妈妈还在做手工,当年那个利索能干的妈妈现在做手工却要带老花镜穿针引线了,林小丽边吃面边痛哭,妈妈嘴上还是非常不饶人,“别哭了等我走了再哭吧。”本来以为这里会是煽情的母女和解戏,但是这里还挺克制的,没有拥抱没有诉苦没有大团圆。有些苦和痛,受了就是受了,没办法抚平。

3.林小丽和莉莉的部分感觉比较轻飘。
出生不同阶层的女孩其实经历着同样的痛,都是不被父母关爱的孩子。莉莉选择了叛逆,抽烟唱K和小男生鬼混。她也带着林小丽疯狂了一把,暂时把她从生活的泥潭里拉了出来。但是感觉做两个女孩的友谊救赎的部分比较轻飘,没有落到实处,甚至有种往校园青春片的方向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