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讲述主角们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终于有一部电影,它告诉我其实我没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关系,其实那些梦想和目标不是我活着的意义,就算我没有什么出息,没有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我依然值得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美好的事物。
电影中的乔伊,渴望成为音乐家,却只能做着一份音乐老师的职业,人到四十才勉强得到一个“ 铁饭碗”,他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一样,嫌弃他年过三十还没有稳定的工作,好不容易得到编制,却想放弃,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
乔伊认为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音乐,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爵士音乐家,站在舞台上发光,哪怕只有一刻,也死而无憾。但他在自己将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时候,遭逢意外,去了 “ 生之来处 ”,来到了 “ 心灵学院 ”,这里有无数个灵魂,它们是崭新的,自由的,每个灵魂降临到地球之前,首先要找到自我生命的热爱,但大家都以为这个热爱就是目标与理想。所以每个导师在培养一个灵魂时,都极力的帮它寻找目标。
但有一个灵魂,22,它没有任何的理想与目标,它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仅以庸碌无为地 “ 活着” 为乐趣,所以它的每一个导师都对它失望,认为它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不配去地球上生存。
阴差阳错,22来到地球,它的灵魂寄身于乔伊的躯体,22学会了走路,于是它爱上了走路与奔跑。当22还在为来到地球闷闷不乐的时候,吃上一块披萨就满血复活了,22坐在台阶上,抬头看天空,落在它手心的一片树叶点亮了它的心,如此讨厌地球的它,突然爱上了这个地方,想要在这里生活下去。也因此,22拥有了通往地球的通行证,但是乔伊认为这张通行证便不是给22的,因为此刻22在他的身体里,是他对音乐的理想与目标,才让22有了生命火花,而22在地球上只喜欢吃喝玩乐,只是平庸的生活里一些日子,这么平庸的活着有何意义,怎么配来到这个世界。
在乔伊的打击下,22失去了对生命的所有希望,它不仅没有降临到地球,反而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把自己困在黑暗里。
直到乔伊实现梦想后,自己仍然会感到失落。他才发现,便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他从口袋里翻出22细心收藏的糖果、面包、树叶,看到这些细小的东西,曾经让22感到那么幸福、满足,他才明白自己做错了,其实生命的意义不是来自于实现目标和理想,而是生活本身,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喜欢看天、散步、吃蛋糕的日子也无比美好,就算别人庸碌无为的活着,他在不伤害他人、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他的生命应该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对庸碌无为的人进行指责与批判,我看到有好多营销号批判家庭主妇、批判大龄未婚女青年、批判买不起房车的年轻人;这些营销号写着男人女人一定要在多少岁之前一定要完成什么事情?如果没能成功,就是一个最不起眼的、愚蠢的、没有意义的一个人,这样的人活着就是在浪费时间。而我们是否一定要功成名就才算实现自我价值呢?
电影中提出一个问题:“ 你将如何度过一生?”
在我活过的岁月里,如果按照人们对世俗的定义,我甚至连平庸都算不上,是的,我和电影中的乔伊一样,漂泊那么久好不容易才获得一份有社保的工作,年纪大了还没有成家,还有着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在有些人的眼中,我在这个年纪还没有获得成功,还没有结婚就是一个错误,就意味着我活着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在人们或善意、或挑衅的语言里,好像我只有结婚了,才能代表我的人生圆满。
可是,生活不会因为有了婚姻、孩子而变得格外圆满,人生也不是因为功成名就才变得有意义!
人生的高光时刻不是我读书时考上了名校,工作时有份好前程、有无数鲜花和掌声、花不完的钱,也不是我拥有人人羡慕的婚姻家庭,而是我活得最开心的那一刻就是我的高光时刻,它不需要那么多附加的理由,我必须拥有什么才配得到,而是我生来就有这个权利去让自己快乐。
生为为人,我生命的意义只是在我活着的日子里,尽情的感受自我,感受我所热爱的事物,就算我是别人眼中的废物,那又怎样?那是别人的价值观,别人的生活态度,与我何关?我才是自己生活里的主体,我为什么要用他人的言行来权衡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于我而言,让自己体会到生命的快乐才是我人生中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突然的一阵风吹过,秋天掉在你手里的第一片落叶,在街口听到的一首打动你的民谣,吃到一块美味的蛋糕,这些简单的、只属于你的快乐才是值得珍贵的。就像马尔克斯说:“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