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TheArk(2020)的劇情介紹
這部作品以克制的黑白畫面觀察這個家庭、他們與母親的處境、疫情造成的後果以及彼此之間的鬥争。自尊心和對立的世界觀最終使兄妹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但他們仍然沒有從母親那邊讓步。
對于家庭内部情況的呈現仍然是最重要的不分,但觀衆能不斷地從新冠引發的危機和由此産生的限制中捕捉一些瞬間。通過這種方式,該片巧妙地将一場私人家庭危機與一場全球性緊急事件交織在一起,并在微觀和宏觀層面顯示了它們對人類生活的相互影響。
方舟TheArk(2020)的影評
在我為數不多的觀影記錄裡比較另類的一部。各片段幾乎是沒怎麼修飾的原材料,連手機鏡頭對焦的抖動也保留下。雖然個人感覺新聞播報的穿插顯得刻意,但很真實地反應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小家庭面對重大疾病與生死的掙紮。人财兩空是常事。絕望的連擊後 ...
在微博首頁刷到了這條于是來看了。在封城期間聽到醫院裡的疫情廣播感覺挺微妙的,過去了兩年了疫情依舊沒有好。前面的部分我簡直夢回2018年的醫院,我也是那樣握着她的手,那麼瘦,至今觸感都深刻。我覺得這是一個客觀甚至冷漠的紀錄片,把醫院裡 ...
其實和新冠疫情沒多大關系,就是一個将死之人和她的家庭。老人沉重緩慢的呼吸、微弱但是無休止的呻吟、卡在嗓子眼裡的濃痰、如布匹撕裂聲一般的咳嗽、瘦成棍子的小腿、像魚的腮蓋一樣跟随呼吸一鼓一癟一開一合的兩腮和喉部、抓住什麼東西就狠狠攥住不 ...
“姥姥”是絕對的主角,但也是絕對的他者。在片中“姥姥”的呻吟和哀號,究竟是一種死亡來臨時,生的意志的體現呢?還是無意識地想要在子孫心裡留下不被遺忘的印記?我一直想體會導演“方舟”的用意,可惜沒有太大的感覺,直到看到導演訪談對話。我想 ...
第一次是在午飯的時候打開了這部電影結果不到兩分鐘就關上了,太沉重了,不管是色彩還是基調都太沉重了,緩了幾天才敢打開它,安安靜靜的把它看完。對姥姥的去世表示很遺憾,但有時候死亡也是一種解脫。面對衰老和疾病,個人是渺小的,家庭是難以跨越 ...
我想我仿佛能理解為什麼不讓在影院上映了,在分級制度沒有建立之前,讓每個普通人通過紀錄片的形式直面自己今後可能面臨的結局無疑是很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承受能力,這部影片幾乎是每個中國普通家庭的縮影,但是至少影片中老人的子女都有兄 ...
生命與生命之外的聲音——導演魏丹紀錄片《方舟》分享會活動嘉賓魏丹 李願 劉澤宇活動主持劉奇活動時間2022年8月20日(周六)19:30--21:00活動主辦南京圓桌派紀錄片《方舟》(The Ark)由青年導演魏丹創作,該片入圍荷蘭 ...
我笨嘴拙舌,很多事不知道如何開口,也不太能找到訴說對象,借《方舟》兀自地抒發一下吧。不懂拍攝手法,無法賞析,不過也隻能放在這個欄目下了,勿怪。黑白影像中的老人盯着觀者的時候,我實在沒忍住。老人渾身上下插滿痛苦的管子,她瘦骨嶙峋,無法 ...
畫面開始的那一幕,我太熟悉了……不止那一幕,那些鼻飼管、氧氣管、輸液管錯落疊搭的樣子,那些吸痰、清潔口腔、拍背的日常操作,那些痰咳不出來後伴随呼吸一起發出的粗重卡痰聲,那些不知道是疼痛還是喘不上氣而持續不斷的呻吟聲,那日漸消瘦最終皮 ...
公衆号後台收到了魏丹導演的私信,他公開了自己的紀錄長片《方舟》的正片資源,希望我們能幫助他讓更多的人看見。于是我看完了這部非常私人化的影片,甚至找到了當年看《囚》和《吉祥如意》一般的感受。不得不說它确實值得被看見。有些故事,因為真實 ...
3.5,關于國内基督教家庭的電影本來就少,這種非虛構的更是幾乎沒有,也因此帶來了同類題材裡難得一見的關于信仰的讨論。整體還是拍的比較拙,有一些很刻意的處理,但同樣是關于家裡老人去世、兄弟姊妹間的争吵,比《吉祥如意》要真誠太多
這種十分個人的影像作品很難冷血地去評論其中的人物、技巧和沖突什麼的。對人生苦境的展示想必許多人都親身經曆過。所以我隻能吐槽一下宗教了。遵循律法就能得幸福,不遵循就被詛咒或者得不到幸福,恰好是我們不去信這種神的原因。
人物神采、情緒抓得很好,故事發生的背景新聞“畫外音”介入,以及關于宗教的讨論恰到好處,形成一種荒涼的語境;凝視死亡,直視殘忍,是不容易的,隻有經曆過親人病故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讓我想起自己的家事。本片可以和王兵的《方繡英》類比觀看。親人的一場大病就足以拖垮中國很多家庭,讓很多人精神崩潰,作為觀衆,我感受到了這種蝼蟻般的無能為力。
機器有節奏的嗡嗡聲,老人痛苦的呻吟聲,親屬們的低語哭泣聲,共同構成了死神迫近的聲音。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
7.5/10 從導演鏡頭到家人手機錄屏,不僅是展現家庭狀況,而是代表性地展現kino内外的包裝、表演藝術
用理性克制的iPhone鏡頭記錄正在發生的現實,卻絲毫不放棄對形式美感的追求。1:1的畫幅,黑白色處理,是對技術局限的規避,也是超越,電影是局限的藝術。老人過世後兒女關于選用民俗還是基督教式葬禮的争論是悲痛的宣洩,也是對信仰與命運的終極質詢。畫幅由此處展開,猶如上帝敞開了全知全能的視角,旁觀這一出一大家子為自己是否存在而争論不休的人間悲喜劇。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人顯得尤其脆弱,中國傳統大家庭結構下的親情與孝道,個體在臨終前的尊嚴與死後的去處,真實的病痛與矛盾的信仰,作者将這些宏大的命題放入巴赫的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中,任由觀者的思想與眼淚一同流淌。愛是人到中年事事不如意的舅舅烙在逝去的老母親額頭上的吻,是持攝影機的人在葬禮上竭力克制哭泣時的沉重呼吸。
應該讓更多人看到
按說對這種私人影像不該過多苛責,但前後兩半部分的割裂感太明顯。至于所謂新冠疫情,也隻是作為新聞畫外音而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