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号後台收到了魏丹導演的私信,他公開了自己的紀錄長片《方舟》的正片資源,希望我們能幫助他讓更多的人看見。
于是我看完了這部非常私人化的影片,甚至找到了當年看《囚》和《吉祥如意》一般的感受。
不得不說它确實值得被看見。有些故事,因為真實而震撼。
張秀花,病重的老人,魏丹導演的外婆。
時間是20年初,她并沒有生活在武漢,卻也在和死神角力。她痛苦地呻吟,粗重地喘息,病痛折磨得她形銷骨立。
張秀花在影片中是絕對的主角,同是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了他者。她沒有一句台詞,甚至除了痛苦和昏睡,也很難露出幾個表情。
這是一種直面生死的深刻。如果你把自己放到張秀花的立場上,你會發現,人生走到最後的時刻,一切自己都無法做出決定。
但張秀花也是個幸運的小老太太,有愛她的兒女和孫輩。
面對全身零件老化的老人,醫生們也沒有幫助她痊愈的辦法,但孩子們還是希望她能好起來,希望能陪這個可愛的小老太太多走一段路。
這是一種無需多言的愛。那是我們對待親人的本能。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張秀花子女的立場上,你會發現,你懂他們的眼淚與糾結。
其實這是一個你一定會知道結局的故事。
讓我覺得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導演本人的克制。
他需要照顧病床上的外婆,需要對抗自己内心的悲傷,同時還要把自己放在客觀的鏡頭中,看着這一切就這樣發生。
故事的最後一段,是外婆的離世。
兄弟姐妹中,有人信基督教,希望能按基督教的流程走完葬禮。也有人希望按照最原始的民俗方式下葬,燒燒紙錢,入土為安。
他們彼此的愛,和信仰與三觀相互沖撞着,割裂而荒誕,折射出許多家庭的影子。
而已經故去的張秀花,依然是個他者。
她閉着眼睛,聽見,或者聽不見,子女們在争執着怎樣才能讓她走得更好,更安詳,更體面。
争執或者沉默,迷或者信,登上方舟或者被洪水吞沒……我更願意相信死生之間沒有答案,隻有一條單向行走的不歸路。我們總會在某一刻,站在張秀花的孩子們的視角中;然後,又在某一刻,站在張秀花的世界裡。
那些生命中注定無法找到出口的困境,因為導演本人依然相信着的希望,被留下了一扇彩色的窗。
問題,也許并沒有答案。
但影像,一定可以讓我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