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鳴曲Höstsonaten(1978) 秋天奏鳴曲/秋光奏鳴曲/AutumnSonata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編劇:英格瑪·伯格曼
主演:主演:英格麗·褒曼/麗芙·烏曼/萊娜·尼曼/哈爾瓦德·比約克
語言:瑞典語/英語
類型:劇情/家庭
上映日期:1978-10-08(瑞典)
瑞典/法國/西德/英國 99分钟/UK:92分钟
IMDb鏈接:tt0077711
秋日奏鳴曲Höstsonaten(1978)的劇情介紹
秋日奏鳴曲Höstsonaten(1978)的影評
電影總是将因果拍得清晰明了,可現實不是。我和我的母親關系非常融洽,即使如此也常常有摩擦,尤其是青春期,是極度敏感和不自洽的時期,更加渴望母親的關懷和理解,但又事與願違,一度對她産生濃厚的恨意,這恨意讓今天的我産生無盡的悔意。一封塵封 ...
電影開場不久母親和女兒的見面那一段就足以見得伯格曼功底的深厚,短短幾句話就讓觀衆發現二人隐藏的矛盾。在英格麗褒曼和麗芙烏爾曼非常精湛的表演下,電影高潮部分即夜晚的母女對話部分精彩極了。深刻的台詞已經将電影所有想要表達的思想傳達到位了 ...
第一次看伯格曼的影片,恨不得打六星能完完全全感受到導演的童年折射,教科書上所講伯格曼灰暗嚴苛的教會家庭時光是他橫跨一生無法抹去的陰冷底色。iva這個角色的不自然感從母親到來之時變愈發濃烈:駝背的女兒,高個子卻顯得矮小,在自己家卻顯得 ...
很久以前,我在豆瓣上讀過一篇帖子,其内容與豆瓣部分網友相似,主要由描述父母的惡行和發洩自己的怨恨兩部分構成,此外帖主還會和網友們一起對父母評頭論足,樂此不疲。文章的大意已經記不得了,隻有一張截圖讓我觸目驚心——“可是她過得憑什麼比我 ...
(影評作業)個人感覺很對“東亞家庭關系”這個标簽(當然不能随便貼東亞哈 各種問題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的)該影片以高密度的對白架構出一次家常而又不普通的“探親”。開頭伊娃寫給母親的信件道出二人多年未見的背景,為母女二人的隔閡做鋪墊。母親 ...
你的到來我很高興,我不知道自己在幻想着什麼,我以為自己是成年人了,我以為自己能夠看清我們的面目,能夠正視海倫娜的疾病和我們的童年,但現在我一團糟了。痛苦的童年回憶被我打撈起來。我駝背,你就逼着我練習體操;我頭發長,你就把它剪短;你嫌 ...
前幾天吃安眠藥斷片了,一刷結束,準備二刷。情感比以往更加細膩。這是因為這是伯格曼所有電影裡表演最棒的一部。封閉式空間,在伯格曼男主對畫外無限的延展上具有了别樣魅力。從開始認為是畫外音叙事,後來沒想到鏡頭一轉畫外被徹底打開。表演堪稱教 ...
我覺得這部作品真是美輪美奂。畫面如此之美,表達也無微不至,深深觸動了我的内心。其中一句台詞留給我很深的印象:“人必須學習活着,我每天練習”,最大的阻礙是我不了解自己隻能盲目摸索若是有人愛原本的我我或許就能夠審視自己但我認為可能性相當 ...
争吵中母親提到她早年也沒有被充分愛過,她是自戀、回避的,神經症軀體化為失眠、背痛。她沒有能力直面自己,隻能強迫不斷地通過音樂述情,無法離開男人。母親在早年沒有内化為兩個女兒的穩定客體,導緻她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危險的,人格邊緣、焦慮,她 ...
《Höstsonaten》就在愛恨輪回中重傷自己古典音樂中的奏鳴曲為何物?親子關系中的愛與恨哪有界?前者尚有清晰可辨的結構,後者卻已消失隐退于心靈。牽連母女二人的臍帶,一頭是自私虛僞的母親,以受害者形象示人,博取旁人同情而不談自身罪 ...
褒曼的角色是她自身真實的寫照,亦是伯格曼的,這兩位瑞典最富盛名并且擁有相同姓氏的偉大藝術家,都為了各自的事業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可怕的創傷與疏離,烏爾曼那時也與伯格曼勞燕分飛,由她扮演的女兒,對母親的愛與恨,在我看來,兼是對伯格曼的。褒曼随羅西裡尼浪迹天涯,在好萊塢沉浮多年後終于回到故鄉的懷抱,這樣一位瑞典巨星,居然是第一次出演瑞典電影,這與影片的“奏鳴曲”結構不謀而合,伯格曼曾說:“我們在年輕時,從父母身邊逃開,而後一步步,再回到他們身邊,在這一刻,我們長大了。”
我甯願将海蓮娜看作是伊娃的潛意識。愛恨交織的極緻是一種失語症,能用語言組織起來傾瀉的總是帶着僞裝,伊娃借酒宣洩用言語逼迫母親時,海蓮娜劇烈痛苦地掙紮着,母親請求原諒伊娃不發一言時海蓮娜叫喊着媽媽,過來!母親逃跑了,伊娃低落沮喪看似平靜,海蓮娜喘不過氣瀕臨滅絕崩潰,最後喊出的是媽媽
人需要一輩子來擺脫家庭帶來的陰影
如果有人真實地愛我 也許我有勇氣正視自己
烏曼和褒曼大飚演技不是重點。最溫暖的色調,最黯淡的内心。台詞簡潔、尖銳、直達心靈深處。舞台劇式的獨白、眼神與眼神的長鏡頭,伯格曼一定是痛楚和勇敢到了極點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不用說太多,一句看到人落淚,足夠。
人生最無法控制的兩件事:自我的才華和出身,從嬰兒誕生的那一刻起這二者就以命運的名義形塑着所有悲劇。而在親情裡,所有的解釋、呼喊、瘋狂、道歉,都是無用的。你的親屬關系,是你“天賦”的重要組成部分。
女兒看著母親彈肖邦,她盯著她的臉,那表情在我心上紮了一個又一個窟窿,血噗噗往外冒,真疼。
這或許就是我喜歡伯格曼的原因——描述至親的親人間的相互折磨。這種折磨以愛的名義進行,将母親的痛苦變成女兒的痛苦,母親的失敗變成女兒的失敗。有時候覺得,家才是最孤單的地方,正是因為共度了最長的時光,才看不清彼此真正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