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Lerayonvert(1986)的劇情介紹
夏天快要來臨的時候,巴黎女子戴爾芬(瑪麗·瑞萊MarieRivière飾)卻陷入了憂傷與煩悶中。剛剛和前男友結束戀愛關系,本來約好與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鴿子。盡管其它許多好心的親友邀請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卻一一拒絕了。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計劃,隻有她看似要獨身一人困在巴黎過冗長的夏天。她尋尋覓覓,終日遊蕩在各處,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觸動她心。在馬賽海邊,她聽說了關于綠光的傳說:誰能看到綠光,誰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車站,一個男子對着正在閱讀小說《白癡》的她微笑,戴爾芬似乎覺察到了什麼,她主動邀請男子去海邊看日落。在燦爛的光輝中,男子對她表白,而她卻固執地等到綠光才給出答案。
本片獲得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本片獲得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綠光Lerayonvert(1986)的影評
《綠光》劇本分析
作為典型的作者導演,侯麥的電影超越了作為故事載體的媒介,成為一種“思想的電影”,亦即侯麥電影中故事叙述的旨趣并不在于劇作本身的行徑,而是意圖描摹行走于這道路之上人物的心理狀态、情緒延展與思想辯駁。然而,在無數個長鏡頭統治的樸素的線性 ...
《綠光》那驚豔的色彩美學
終于開始看侯麥了,《綠光》的内容我不确定我看懂了沒,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在我看來就挺無聊的一個故事,除了跟女主在某些地方有些共鳴以外沒感覺故事上有什麼出彩的,但是電影的色彩搭配卻讓我還沒看完就忍不住暫停截圖。除了色 ...
Tu es mon rayon vert
第一次寫影評,紀念一下。沒搶到火山摯戀就在小程序上收了一張綠光,穿着綠衣服去了,沒想到還碰到了提提學長,也算是看到了綠光。說實話,一開始對侯麥沒什麼特别大的好感,春天的故事感覺不是很對味,覺得侯麥太話痨了。片子也确實如此,一開始看得 ...
無目的的遊移,無終點的飄蕩
侯麥電影裡的對話從而不作為推進故事的功能存在,對話的意義僅限于當時人物所處的場景,以及與場景中人之間的短暫性的聯系,這種聯系不是為了突出主要人物,也并未使人物形象發生轉變。因此,侯麥電影中的人從出場時便已經定型,外部變化不會給他帶來 ...
8.3 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無所适從,很難結交朋友,人家都告訴我要改變,可是他們不明白這并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問題,這隻是我的本性,隻是每個人具備了不同的屬性罷了,在生活之外的其他層面,我獲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快樂。
侯麥就是把女人、愛情看得太透了,才讓大家在這個神經質又脆弱、過分相信命運的女人身上找到太多自己的影子,她在熒幕裡或許讓人厭煩覺得可笑,但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何嘗不是這樣,有自己的堅持和見解,想要的東西看似明确卻又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當然最後的結局很浪漫。
我的第一部候麥,相見甚晚,卻也為還有24部可看而暗自欣喜。表演自然透徹,讓一個本不令人喜愛的女子上升到了精神象征意義的層面,對理想主義的谵妄做出了贊頌。冷靜、殘酷卻又充滿溫度。雞湯必須熬到這個火候才配得上叫雞湯,其他的味精水們可去自行了斷了。
侯麥的片就像溫開水一樣舒服得很,但又能在喝到最後的時候嘗到沉澱的下來的甜。關鍵是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好得令人發指。每個人都問Delphine:“你怎麼孤零零的?”“你怎麼不開心?”“你到底在想什麼?”其實Delphine在想什麼再清楚不過了不是嗎?“我馬上要回巴黎,但現在不太想回了。”她不願遷就,她要等,這就是答案。侯麥大概真的是很喜歡信念和奇迹,所以六年後又拍了《冬天的故事》。
侯麥和伍迪·艾倫的愛情觀有相似之處——運氣 & 發達國家領先的不是美好,而是煩惱。當有一天埃及人民變得像中國人民一樣富裕,就會發現有些問題不但比推翻獨裁者還要難,而且帶來的麻煩一點都不少 & 典型的豆瓣女主角,旅遊,吃素,平胸,孤獨~
永遠不合時宜,經常獨自哭泣,無法享受人人享受的歡愉,和這世界簡直毫不匹配。你覺得她那麼讨厭,可你難道不曾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候是她嗎。這電影捕捉了那麼多現實的碎片,但現實和電影唯一的差别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能不能在某一刻出現那麼一個人,看到那麼一束光。
“喜劇與箴言”之綠光
女主與侯麥塑造的大多數女性角色完全不同:她甯缺毋濫,單純又敏感,理性又渴望擁有;她總是那麼傷感,但不會因為孤獨屈從于身體。
在她最終遇到那個合适的人時,她卻讓“綠光”替自己決定——綠光浮現時,不是你真的能看懂自己和身邊的人,而是在那一刻,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