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們正年輕(2021)的劇情介紹
1950他們正年輕(2021)的影評
擁抱着我們的,是穿過樹蔭的有形狀的光,場景美好如畫,向七十年前的他們飛過來的,卻是無數枚子彈。第一個畫面就震撼了我。看的時候會不自覺計算老兵們上戰場的年齡,發現他們幾乎都是十七八,二十一二的年紀就上了抗美援朝戰場。那是人比花更燦爛美 ...
奇怪的是,他們在回憶這些戰争的時候好像失去了憤慨和恐懼。更為奇怪的是,從現在看來,他們在1950正年輕時似乎也不對戰争抱有更多的願望。看來,我們的戰士們真的像現在的他們說的那樣不怕死,不怕犧牲,并且這就是全部了。我們國家的戰争的戰士 ...
這部電影,我是在10月5号下午一點零五分看的。當時的時間段成都市好像隻有兩家電影院有,我從郫都區和女朋友一起趕到王府井電影院。那天電影院人很多,可是同我們一道走進1950他們正年輕的影廳的人我一眼就能數清。電影的節奏很輕,平鋪直叙。 ...
這樣一部紀實電影不該放任在市場上自生自滅下面的話有點長導演說 年輕人應該知道他們的故事 如果再不去拍他們 就來不及了1950年 他們有的還是中學生 有的才到20歲 有的剛剛參軍他們有的怕黑 怕鬼故事 但是在戰場上一往無前 有的想要成 ...
所以現在的輿論環境變成了:隻要有人舉報,平台就不問青紅皂白無腦全盤通過?上個星期看完電影,看完我覺得如鲠在喉,寫下一篇影評,結果今早發現,莫名其妙變成了一篇日記,點贊數變成0,權限也隻有我自己可見。截圖如下。請問,全篇哪個字是敏感字 ...
《1950他們正年輕》,是我在電影院看的第二部紀錄片,在深夜裡還是抽泣地寫了下來白發皚皚的老兵叙說着曾經十七八歲時的經曆,“我不想去想”、“太沉重了 ”、“隻記得戰友”、“對不起,嗚嗚嗚”、“太殘酷了”…八十幾歲的老戰士,提到年少時 ...
看完《跨過鴨綠江》之後才來看的這部紀錄片抗美援朝 我們沒有制空權 武器裝備上我們前期用的是繳獲的日系裝備 後期是貸款的蘇式裝備才稍有改善 我們打的是立體作戰啊 真的太慘烈了我看評論中又說拍的節奏很亂的 沒有邏輯性可是你如果把它當成是 ...
戰争距離我太遙遠了,遙遠到有時會對此生出一些浪漫的幻想。我以為那是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情懷;我以為那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豪邁。而紀錄片最殘酷之處就在于它的真實,真實的打破你所有的幻想,真實的抹殺所有生出的浪漫。原來一 ...
去看這場片子時,全場把我算在裡面,一共四個人。我看着空蕩蕩的電影場,心裡想,這種片子大概就是有點什麼情懷的人自己會去看,不然無論怎麼宣傳也很難起心動念去看的那一類片子。正如片中老兵被人問起“你跟家人講過自己的經曆嗎?”他答“沒有,親 ...
關于《1950他們正年輕》上映後的一些話,寫的長了一些,有傷感,有感謝,有決心。現在我們也有點“抗美援朝”的悲壯,但我不跪求支持,因為當年他們都沒跪過。如果要死,我也要站着死!大家好!我是《1950他們正年輕》的導演宋坤儒。電影上映 ...
#點映# 他們也怕鬼故事,也有文藝夢,也會和情同手足的戰友鬧不和;她們也愛美麗,也會組成一起梳妝打扮、拍照的姐妹幫。不同的是,那是1950年——青春隻能在硝煙四起的戰火中綻放,便有了一個個真正熱血的故事。而這些青春回憶,有的記憶猶新,載入了衣服上的光榮勳章,有的不願回想,是心中難以填補的傷痛;講故事的人,時而幽默,時而自豪,時而熱淚盈眶,時而陷入沉思。盡管在曆史的加成下,意義遠大于表達形式,但老兵們在鏡頭前的神情動态和話語都足以真實還原那段時光,他們直抵人心的聲音值得聆聽,無論你是否經曆過那些年的人。
先說優點,主創團隊創作這樣題材的紀錄片值得敬佩鼓勵。缺點挺多的,最重要的一個是紀錄片故事線不清晰,顯得内容很平,明明情感很強烈,但可看性弱,作為想要傳播這個題材,給下一代做教育的目的來說其實是很不足的;另一個是對男性的問題是如何打仗,到了女性的問題就成了愛美愛幹淨,顯示出了男性創作者嚴重的狹隘。總的來說,四星完全是給題材的,純靠内容是是不值的,還是希望這樣的片子更多吧
“我們崇尚和平,我們不願意戰争,但我們也絕對不會投降”
老兵們的口述史,在視角方面不遜PJ的一戰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
“他也有爹和娘啊…”
“我想成為手風琴演奏家……”
“到了戰場一看全是坦克,這要是讓他們開到東北,那全是平原啊……”
“丹東烈士陵園是第一站,沒有他(戰友)的名字是……”
“我回來了,他們還在那邊啊…”
“你來的正是好時候,晚來幾天,我就沒有了…”
每一代都應該記住這段曆史。
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才有現在。我以為看這部片子我會哭得很慘,但我沒有,而是深深被這群可愛的人的堅強、勇敢、充滿信念所感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老兵口述抗美援朝的親身經曆,非常珍貴的曆史材料,這樣的口述比網絡上任何一種言論都更加真實且有效。
你可以看到,老人們口中對于這段記憶,大都是殘酷的,傷口不僅留在了他們的身體上也留在他們的心靈上,而他們也背負這巨大的傷痛繼續前行。
他們講述最多的是“戰友”,這是人與人珍貴的情誼。你卻基本聽不到他們對“敵人”的仇恨,因為在他們心中他們是在保家而殺敵,這和現在喊打喊殺的為了“殺敵”而“保家”是截然不同的。
經曆過戰争的人,是反對戰争的,但他們不會投降。而渴望戰争的人,要麼他覺得戰火不會燒到他身上,要麼他就是第一個投降的那種人。
缺點是,完全不必要那麼多空鏡頭。而導演可能也是沒有辦法,把一些人想要聽到的内容放到了片尾,跟字幕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