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 格裡高利·霍布裡特

編劇: 托比·艾默裡奇

主演: 丹尼斯·奎德 / 吉姆·卡維澤 / 肖恩·多伊爾 / 伊麗莎白·米切爾 / 諾亞·艾默裡奇 / 更多...

類型: 科幻 / 懸疑 / 犯罪

官方網站: www.warnerbros.com/frequency

制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4-28(美國)

片長: 118分鐘

又名: 隔世救未來 / 生死頻率

IMDb鍊接: tt0186151


過去,現在,将來,這是人類生活的命題也是電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兒子在無意中通過一台老式的無線電與三十年前的父親聯系上了。這是故事的基本創意,這種創意在現在看來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個可以書寫的筆記本,還有《世間奇妙物語》中的那個日記本,還有諸如手機等等。用一種媒介聯系兩個時間,這是此類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與《回到未來》不同,人作為媒介的使用者是無法到達另一個時間或空間的,這很顯然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僅憑借着物質,人不可能達到更有利于自己意願的事情。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戲,所以我認為此種創意在許多時空交錯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種神奇的媒介,但人還不是萬能的,于是這種創意有很現實意味,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天生地便是對過份依賴物質的一種反諷。于是,此種影片多多少少都帶有些許的文藝氣質。

但回到本片中,終歸我們要看一部商業影片,于是,兒子通過無線電解救了差點遇難于火災的消防員父親。緊跟下來的劇情我們似乎總是看到,當你無意中改變了某個曆史,哪怕隻是一個杯子破碎了,也會造成不一樣的未來。當父親成功得救了的時候,三十年後的兒子卻又失去了母親,于是引出一樁連環殺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聯系着,哲學問題中關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論點是否适用于這種時空交錯的事情沒有人會深究的。但有一點,這種構思實際上是一種尊重曆史的嚴謹态度,即曆史不容篡改。閑話少說,回到本片。

連環殺人案是一樁懸案,身為警察的兒子為了查明此案,為了解救因為自己篡改曆史而無辜死去的人,于是指導父親阻止案件的發生,但父親卻成了嫌犯,此時,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是無線電的毀壞。

無線電毀壞意味着父親與兒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那種先知先覺的神奇不再擁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時突現了出來。當我們看到父親在孤立無援地情況下自救,甚至長生到在未來時空救下自己兒子的時候,我們知道,這部影片終于跳出了無線電的魔爪,沒有淪落成一部隻靠一個科幻創意支撐起來的無聊影片。

于是,反觀此片,個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義與善良都存在着,也正是由于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獨特的魅力,就如許多導演說的,還是拍人的。雖然影片結尾之處有些纰露,但整部影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鋪墊基本上都可以印證後來人物的改變。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親将煙揉成一團這個細節,沒有語言,不足五秒的鏡頭,可産生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正是這麼一個細微的鏡頭,父親将不會死于癌症,正是因為這麼一個小鏡頭,父親才會在兒子危機時刻出現,殺死了罪犯。于是,人隻能自救的主題提到了層面上,被兒子救于火災是機會,但把握機會的隻能是自己。可見編劇在這個方面考慮得是如何周密。

這是一部商業片,仔細分析一下,套路還是很明顯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現,改變了未來,第二步是化解所改變的未來,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個神奇還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錯,但同樣是三步走,它卻完全可以是另一個樣子,那就是文藝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來,兒子救父親,與父親破案實際上都是同一創意,同樣是具有商業元素的演繹,所以,影片的上部與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創意下的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是并列的,并沒有産生緊密的聯系,甚至可以完全脫離開。這給我一下很大的跳躍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就是情感,其實影片救人于火災與救人于連環殺手刀下都是一樣的,但他們之所以能夠聯系起來,除了前者是後者的因(這個因當然并非必須的)以外,最主要的還是父子之情。但很可惜,強烈的商業色彩将父子之情多少有些沖淡,影片更強調的還是救父親于火災中産生的那個因果關系,正因為這個因果關系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來好看卻沒有父子之情真實,沒有父子之情的遞進關系。所以,會給人一種隔裂感。

當父親從火災中難生了之後,父子之間通過無線電已經達成了一種認同。此時,影片通過一系列鏡頭表現出父子之間那種合協的感情。但要知道,兒子已經是36歲的人了,而無線電那邊的父親同樣也是三十多歲的人,這樣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協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适呢?于是,一部商業影片走向了文藝片的路線。

當然,作為本片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如我說的這樣變幻了片種,而且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孰高孰低也沒有作出比較的意義。本人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隻是說明,商業與文藝其實是很近的,同樣的創意前提,隻看編劇是如何選擇。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