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我唯一一篇寫完了放微信并一直沒有删除的影評,誠摯推薦給各位……它的名字叫《塔洛》。
黑白、對立、各種灰而不暗、長鏡頭……乍看之下是那種原生态的電影,看下去你會發現相當的學院範兒,有着現實主義文本非常的細膩的特征,各種隐喻的隐射的符号化的東西半遮半掩,就連藏族人的精神現狀也是帶有留白式的開放。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從身份證的辦理說起,這是一個很迷人的背景性問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安靜地想想自己的所謂身份以及它的意義所在,最重要的一點,在廣袤的天地裡,它的存在意味這什麼?
如果屛棄了身份,人能證明自己于生命裡曾經來回的唯一就是記憶。但是人們尋找記憶也許是為了某些狀态,一是為了思考,比如文藝複興;二是為了運動,比如文藝複興;三是為了彰顯,比如文藝複興。記憶如生活零散成碎片是常态,記憶如生命串聯作輪回也是常态。隻是有些人就喜歡把記憶擺在供桌上,然後告訴你這是他自己。塔洛似乎是沒有記憶的,如同他不需要身份一樣。我很喜歡這種刻骨銘心的失憶狀态。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情是這出電影對身份與記憶編織的蕾絲,黑白的畫面裡卻是塗滿了燈紅酒綠的色調與色塊。孤獨和愛走在一起,愛和暧昧走在一起。這似乎就是對現實最分明的批判吧。說去和來看上去是一種緣分,隻是用必然去覆蓋偶然,可我相信,在此之間,還有一個蓦然。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身份,關于記憶,關于愛,也許這是導演要描摹要陳述要磕的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看上去并無歸屬感,甚至會帶給人精神的懶惰,所以當電影以那麼輕的質感如刻上畫面時,你,如果是這樣的你,才能從紅塵與黃粱與青衫與黑皂中抽離,悄悄地走一個來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真的很喜歡這出電影,它真的是簡約而不簡單。除了它帶給我許多新與重新的思考外,更主要的是,我一直希望完全地擁有這款的孤獨狀,從生活的邊緣走到生命的邊陲,在一個簡陋如五柳居的地方,咂一口烈酒,倒在各種念的盡頭裡。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