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動畫,那吉蔔力定是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

自從在1984年推出第一部動畫長片《風之谷》以來,這家日本動畫工作室就成為了日漫的明信片,而它的創始人之一的宮崎駿也成為了20和21世紀最偉大的動畫制作人之一---

...

可以這樣說,甭管你喜歡不喜歡二次元,宮崎駿的動畫總能夠在你的心目中占據超重量級的地位,而在他創作的數十載時間裡頭,也從未有過一部動畫讓動漫迷失望的。

《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等等等,宮崎駿的創作多元多樣,但甭管從繪畫品質,還是劇情編排,亦或者是核心理念的傳遞都能夠達到令人拍案叫絕的程度。

也正因為宮崎駿的産出,我們方才能夠體會到一場又一場的夢幻旅途---

...

但請注意了,宮崎駿的偉大和吉蔔力的聲名遠揚,可不代表吉蔔力動畫就能夠一帆風順。

事實上就在最近,一部吉蔔力新作便遭遇口碑翻車的囹圄,而此事也沒少成為國内網友吐槽的對象。

01.口碑翻車的吉蔔力新作

這部新作就叫做《阿雅與魔女》,此作在2020年底于NHK電視台播放,目前仍未引進國内,但網友已經通過各種盜版渠道領略過它的品質。

如今豆瓣5.4的評分,怎一個“爛”字了得---

...

為什麼口碑會如何糟糕?這當然離不開吉蔔力這塊金字招牌所賦予的崇高厚望,以及上映後動漫迷所遭受到的劇烈的期待落差沖擊---

“吉蔔力的CG動畫意外有種手辦感,人物動作超級生硬”
“打心裡佩服看完,失去了手繪魔法的吉蔔力,糟糕透了”
“宮崎吾朗要不真的考慮改行吧,事不過三啊”
“天呐,都2021年居然還能看到橡皮泥的頭發?”

...

沒錯,《阿雅與魔女》是吉蔔力迄今為止第一部3D動畫,而執導它的并非宮崎駿,是大師的兒子宮崎吾朗---

...

同時也正如網友所言,這部吉蔔力新作的畫面簡直糟糕透了,其人設和場景的3D建模品質,實話實說連國産動畫《鬥羅大陸》也都能夠輕易的将它超越---

...

...

甚至在觀看的過程中還會時不時的讓我覺得,難道“市場體量的貧窮”(特指日本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闆低,不像我們這裡動不動就是幾十億)已經将日本動畫在3D領域徹底地排除出局了?難道說能夠制作出《哪吒》和《姜子牙》的國漫已經完成對日漫的超越了?

與此同時,抛開人物生硬和建模粗糙不說,《阿雅與魔女》最最最令人痛心的還得屬失去了吉蔔力标志性的治愈畫風---

...

...

所以也就難怪會有網友将它視為“吉蔔力的恥辱”,并認為安排和《懸崖上的金魚姬》在國内上映的時間放映,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不過對于《阿雅與魔女》的吐槽還沒完,畫面隻是它的槽點之一,而它的劇情同樣難逃被譴責的厄運。

概括來說,這部吉蔔力新作刻畫了一位名叫阿雅的女主(在出生不久,她的巫女媽媽就礙于被追殺而不得不将孩子放到孤兒院),從孤兒院被另一對巫師夫婦拎回家生活,并引發一系列嘀笑皆非的故事---

...

整部作品非常日常化,但日常化并不是罪過,畢竟在《魔女宅急便》《側耳傾聽》等吉蔔力動畫中也曾感受過日常所能夠帶來的強勁感染力。

但可惜的是,在将近90分鐘的劇情裡,這部新作能給我們帶來的也隻是阿雅如何捉弄女巫師以及她在新家庭中如何幫忙制作魔藥等等畫面---

...

似乎每一個角色都毫無成長弧光可言,從劇初到劇末,阿雅依舊是那副頑童的模樣,也看不到她有任何日常行為的轉變(比如明确了某個奮鬥方向,也比如明白到新家庭夫婦的不容易等等)。

沒有,一切該有的成長轉變通通沒有,至于對女巫師來說,她對阿雅的态度轉變也無比的生硬和突兀---

...

整部動畫從頭鬧到結尾,也毫無價值主旨可言,更不要提生硬且毫無治愈力的畫面了,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樣的題材根本沒有被拍攝成動畫的價值,而它的被吐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如上評判實乃主流網友的心聲,不過對本人來說,我是覺得《阿雅與魔女》還存在另一番鑒賞可能性的。

而它的秘密就藏在宮崎吾朗的成長曆史當中---

...
02.宮崎吾朗的“私貨”

作為國寶級動畫大師的長子,宮崎吾朗自年少開始就被外界寄予了吉蔔力繼承人的厚望。

哪怕在大學選修的是景觀設計,畢業後也曾到過知名的森綠地設計事務所任職,以及在吉蔔力美術館建造的時候擔任了關鍵主角并且出任了第一任吉蔔力館長。

但宮崎吾朗依舊擺脫不了被動畫制作牽引的命運。

就在2003年,在吉蔔力創始人之一的鈴木敏夫的推薦下,宮崎吾朗也就開始了《地海戰記》的創作,并擔任導演的職位。

這個事情在剛開始曾被宮崎駿反對,他甚至直接怒噴自己的兒子沒有這個才能,認為他壓根就不是動畫制作的料---

...

然而導演的位置還是落到吾朗手上,而為了扭轉父親對自己的劣态,他在一整年的制作過程中未曾停歇過,使盡了吃奶的力,也賦予了人們常說的匠心和嘔心瀝血的創作态度。

而在後來的作品裡少年弑父内心被黑影纏繞的劇情,無疑就是對他和父親的情感經曆的映射。

但可惜的是,《地海戰記》在上映後獲得了一面倒的差評,而宮崎駿更是在首映典禮看了兩分鐘就草草離去,并在後來給出了如此無情的評價:乏味---

...

...

不過吾朗并未就此放棄,在随後的多年時間中他一直磨砺動畫制作能力,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獲父親的正視。

這個契機一等就是8年,來到2011年7月,當吾朗的第二部動畫《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上映之後,他方才勉強挽回身為大師之後的名聲。

但距離足稱的吉蔔力繼承人,吾朗或許這輩子也不可能做到了---

...

繼承人危機一直是萦繞在吉蔔力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家公司雖然培育了無數動畫精英,但一衆天才都礙于宮崎駿的暴君脾性相繼離開了這裡。

哪怕作為繼承人之一的高畑勳也在前兩年逝世了,而那位被譽為無限接近繼承人的近藤喜文也早在90年代末期,在創作完《幽靈公主》不久後離開了人世。

于是到來2015年,面對着“一片狼藉”的吉蔔力,宮崎駿也做出了遣散員工的行動并感慨出了這樣一番話---

“沒有一個能托付的人”

...

可以看到,在宮崎吾朗的成長經曆中,一個偉大但暴怒的父親、一段艱辛且渴望成功的動畫創作旅途就幾乎是他生命的全部。

也就正如《地海戰記》被注入映射父子關系的劇情,在《阿雅與魔女》裡,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宮崎駿的身影”。

隻不過在這裡,父親的角色被分化成兩個人,男巫師和女巫師---

...

在阿雅到來新家庭後,她一直過着勞累且枯燥的生活,究其原因就在于女巫師不斷地命令她制作魔藥,也用近乎吹毛求疵的态度去要求打掃衛生---

“在我回來之後,地面一定要打掃得可以直接在上面吃飯”

...

在女巫師的心目中,阿雅隻是一個“因為人手不足”而找來的雇員,因此哪怕阿雅已經多番要求學習魔法,但女巫師自始至終連皮毛都不肯傳授,隻懂得命令她去打雜---

至于男巫師,他雖然鮮有出鏡的畫面,但他卻擁有足以令女巫膽寒,讓阿雅羨慕不已的強大魔力。

想要任何東西,隻需要一個命令,那身邊的使魔就會瞬間幫他實現---

...

可以看到,劇中的女巫其實就是對宮崎駿“暴君底色”的映射,而男巫的能力則是對宮崎駿在動畫創作造詣的反應。

阿雅就是宮崎吾朗本人,而她在巫師家庭的生活同樣是對自己和父親相處的時光的一種投影。

當然,現實中的吾朗或許不敢對父親表現出淘氣的一面,但來到動畫當中,阿雅卻使盡了渾身解數,目的就是要讓男女巫師成為自己的“仆人”---

...

可以看到,如果從客觀的維度來評判,《阿雅與魔女》确實是一部不及格的動畫,甚至還刷新了宮崎吾朗作品的評分新低。

但如果我們曾了解過吾朗和宮崎駿的相關曆史,那在觀看過程中也會時不時的會心一笑呢。

所以,如果你們不差那個時間,不妨去好好品味這部夾雜着滿滿私貨的吉蔔力3D動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