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那麼幾次人生的轉折點,對于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來說,1993年就是他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是法國人人豔羨的富翁,在此之後,他卻因為一次滑翔傘事故成了一個四肢癱瘓的殘疾人。這意味着,他的後半生将在輪椅上度過。
逢此巨變,沒有人能夠輕而易舉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菲利普也一樣。不過,不幸中也總會有那麼幾件幸運的事,比如,菲利普遇見了移民出身的阿伯代爾。這個被菲利普稱為“魔鬼看護人”的男人,守護了菲利普十年,也讓菲利普再一次看到了生之希望。
這是發生在菲利普身上的真實故事,2011年,這個故事被改編為電影并在法國上映,電影的名字叫《觸不可及》。為什麼今天要說起這部看起來有點老套的電影呢?一方面是因為它真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故事此刻正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講述,隻不過是美版《觸不可及》。

經典總是難以逾越,美版《觸不可及》目前在豆瓣隻有7.7分,而2011年的法國版《觸不可及》評分高達9.2,即便是在IMDb上也有8.5的高分。我想,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魅力。

01 這種人根本沒有一點同情心的
一個是白人富翁,一個是剛從監獄中出來沒多久的黑人。如果不是那次跳傘事故,電影裡菲利普和德裡斯相遇并相識的概率,可能比彩票中獎高不了多少。但是現在,德裡斯在菲利普招聘看護人的面試中脫穎而出。德裡斯的脫穎而出并不是因為多麼出衆的口才或能力,他甚至調戲了菲利普的女助手,還評價菲利普對音樂和幽默感一竅不通。

顯然,德裡斯并不是沖着自己能面試成功來的,他隻是想要一個簽字,證明自己來面試過。因為面試被拒絕三次後,他就可以領取失業救助金了。即便如此,菲利普還是看中了德裡斯。所有人都不理解,明明有更懂禮貌、更專業的護工人選,德裡斯有什麼呢?他看起來就是一個不求上進、不正經的街頭混混,既糊塗又有暴力傾向。

“這種人根本沒有一點同情心的”,好友如此規勸菲利普。但其實,作為殘障人士的菲利普最不需要的恰恰就是别人的同情心。他不喜歡别人像看待特殊人群那樣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他需要的是别人能夠忘記自己是殘障人士,把自己當成正常人。這一點,隻有德裡斯做到了,他會随手想要把手機遞給菲利普,緊接着才意識到對方已經無法用手觸碰任何物體。

在德裡斯眼裡,菲利普可以做正常人做的任何事情。于是,他帶菲利普去按摩、抽煙、飙車,而這一切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帶給菲利普的獨特體驗,他讓菲利普長久以來的乏味生活泛起了活力,也讓菲利普的臉上有了比以前更多的笑容。

這是《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第一個道理,比起同情,尊重顯然更重要,也更難得,尤其是當一個人遭逢苦難的時候。那麼多人同情菲利普,他們說“你不能這樣”,卻隻有德裡斯沒有戴上“有色眼鏡”,他告訴菲利普“你可以的”。
02 這是原則問題
人這一生都難免經曆一種要做“自卑”的情緒,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原因導緻的自卑,而有的人是因為貧窮導緻的自卑。菲利普的自卑源于身體的殘疾,所以他不敢把自己坐輪椅的照片寄給心儀的筆友。但是,德裡斯成全了他,并最終讓菲利普第二次組建了家庭。如果沒有德裡斯,菲利普大概終其一生都無法打碎心裡的自卑。

反觀德裡斯,他雖然貧窮,但卻非常開朗,你在他身上幾乎看不到任何自卑的影子,因為沒有任何規則可以約束他。即便沒有菲利普,他也會過得很開心。但人生不是隻要開心就可以了的,人活着要講道理,這是菲利普教給德裡斯的。所以,以前那個隻會拿拳頭說話的德裡斯,再次看到違規停車的人後學會了耐心規勸,在弟弟吐槽自己多管閑事時,德裡斯說了一句:“這是原則問題”。

在解決弟弟打架的問題上,德裡斯采取了同樣的方法。原來以前用武力才能解決的事情,其實也是可以和平解決的。故事的最後,菲利普赢得了美人的芳心,而德裡斯也找到了一份公司主管的工作。
兩個身份、地位相差十萬八千裡的人也可以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而一份真摯的友情即是對彼此的救贖。這是《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第二個道理。
03 開懷大笑一整場,最後卻蓦然飙淚
坦白講,《觸不可及》的故事一點也不新鮮,甚至有點老掉牙。并且,整部電影的叙事非常平淡,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的故事卻讓我沒有舍得從電影中移開一眼。除了弗朗索瓦·克魯塞和奧瑪·希兩位主演的演技無可挑剔之外,電影在溫情中也穿插了不少幽默元素,《觸不可及》的前半程幾乎是讓人在哈哈大笑中度過的。所以,《觸不可及》雖然平淡,可一點也不枯燥。

有位網友如此評價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非常貼切,他說:“開懷大笑一整場,最後卻蓦然飙淚。”我雖然沒有哭,但最後仍在電影結束後回味了好久,這樣的友情真讓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