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 大衛·弗蘭科爾

編劇: 艾蓮·布洛什·麥肯納

主演: 安妮·海瑟薇 / 梅麗爾·斯特裡普 / 艾米莉·布朗特 / 斯坦利·圖齊 / 西蒙·貝克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制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法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7-02-27(中國大陸) / 2006-06-30(美國)

片長: 109 分鐘

又名: 時尚女魔頭 / 穿Prada的惡魔(港) / 穿着Prada的惡魔(台) / 穿普拉達的女魔頭

IMDb鍊接: tt0458352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還好,我不是白領,但事實上,關于藍領關于一切從事着工作的人來說,這部影片都有其現實意義,換句話說,影片的内容說到人家心坎裡去了,想沒有人關注都不行。

一個不修邊副的女孩子不經意間突然混進了時尚界,這似乎是一個灰姑娘的開篇,當然,斯特裡普扮演的女魔頭就是後娘了,還有看不起灰姑娘自以為是的那個第一助理肯定就是姐姐之類的角色,不過也有人說這是白雪公主的翻版,那麼各自的身份另有所指,看來西方的童話相似點還是很多的。

由于灰姑娘已有男友,所以我先把此片當作一部勵志片來看,而影片的開篇部分也的确是這種套路的。一段明朗的蒙太奇手法令我們不但看到了影片的職業背景還看到了節奏這個大問題,後來的故事表明一切都是在節奏中生存的,任何一個人。

灰姑娘開始時根本不适應這項工作,在一個十八年來都沒有做過自己的主管提醒下,她一下子變成了金鳳凰,這從她服裝的改變就可以體顯出來,然後事事順心,直到影片的結尾。這是一個爛俗的套路,想來原書作者經曆也差不多,人生就是這樣爛俗的,你無從指責。

對于這樣的影片,注重的不是整體故事,而是情節點的設置,這一點十分地重要,人物的悲歡其實是次要的,當然我們還必須得提到,因為這種悲歡與最後的主題很有關系。

面試,這幾乎是絕大多數找工作人都要遇到的事情,在這個細節中,導演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主人公不适合這份工作,第二個則是女魔頭的出場。關于第一點其實通過開篇那些鏡頭的對比已經體顯無遺了,至于到了公司,一幹時尚女性則更是深化了這個問題。而女魔頭的出場是很有特點的,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聲音通比的結果就是整個公司忙作了一團,助理在忙,所有人都在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女魔頭才出現了,然後就是面試,在這種情況下,面試的結果可想而知了,但事情偏偏有了轉機。

主人公應聘成功,這時候便要把她的生活環境做個交代,周圍的朋友還有男友,與時尚似乎都不沾邊,即便是主人公自己也僅僅是抱着騎驢的态度,很好,這種态度又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心理動機。所以,從态度,環境以及自身來說,我們的主人公想做好這個工作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她處處受挫。這個情節點當然以各種細節來完成的,然後就是面臨崩潰。

當女魔頭訓斥了主人公之後,在那個男主管的幫助下,主人公決定迎接挑戰。首先要改變自己,服飾是一種表象的意思,直指人物内心的變化,即主人公對時尚的理解開始發生了變化。此時,影片并沒有交代這種改變到底如何,所以我們看到的隻是一個醜小鴨變鳳凰的故事。為了強化這種改變,女魔頭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們的主人公運氣不錯,一次偶然地結識令她陰差陽錯地完成了任務,當然這也為以後付出代價而埋下了伏筆。但任務完成則意味着主人公的徹底改變,從外表到内在,所有的改變。

那位主管說得好,感情亮起紅燈後,工作就快升遷了。中國話就是情場失意,仕途順利。主人公的改變令自己感情上受挫了,愛情紅燈,自己似乎也做出了背叛友情的事情。

然後一切的焦點集中到了巴黎,所以問題的解決都在巴黎。愛情似乎可以走入上流社會,但并不是主人公想象的那樣,事業雖然一番風順,但卻目睹了人事上的醜陋。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那個女魔頭,雖然在私下裡女魔頭也有傷心事,但現實中卻絕對的強硬,甚至不惜手腕。

整個故事大概就是如此,結構很普通,但情節點與細節做得十分到位,所以能引起衆多白領人士的共鳴。其中的線索基本分為三條,一是與女魔頭之間的關系,敵對,屈服(認同),信任,内心到失望,這是相互的。(其實是事業線的表象)第二條則是愛情線,熱戀,疏遠,決裂,出軌到複合,第三條友情線則顯得極為含糊,主要是在主人公與第一助理之間的,敵對,認可,感謝,背叛。

這三條線索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整個故事,但必須看出,第二條與第三條是為第一條服務的,即後兩條幾乎是順在一起的,起伏是相同的,而第一條與這兩條正好相反,即第一條事業線低谷的時候,後兩條是高峰,反之亦然。這樣說來,其實平均值都是一樣的,這與現實中的人生幾乎相差無幾,即某方面得到了肯定就有失去的。但影片特别強調了一句話,“我沒的選擇”,三條線真的沒有選擇嗎?現實中可能也是如此,這就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對于一部頗有些肥皂式的電影,明朗的風格,快速的節奏,還有各種養眼的時尚元素,這所有的一切卻講述出了一個極為現實的故事,投機了絕大多數白領階層的心态,這當然得益于故事本身。據說原著有自傳體的性質,也許是某種啟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