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Kirsten Lepore執導的五分鐘動畫短片《瓶子》,有點可愛,有點溫暖,又有點悲痛。

看完這部小短片就會發現,醜陋的毀滅是大快人心,可愛之物的毀滅卻總是讓人遺憾和悲傷。我們突然開始思考愛情的本質和真谛。

(一)愛是心靈契合

因為瓶子,它們認識了彼此。

第一次瓶子裡的沙和雪仿佛在對彼此說:

“嗨,你好,我是雪。”

“你好,我是沙,很高興認識你。”

像極了愛情最初的樣子,互相認識,互相了解。

短片中,當瓶中雪融化成水滲進沙子裡,沙将糅合了雪水的沙子裝進瓶子,雪收到瓶子又将沙子倒出和雪融合在一起,不就是彼此心意的契合嗎?

它們本質上是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它們都松軟可塑,不同的是雪可以融化成水,沙可以吸納水。

愛情不正是如此嗎?兩個本質相同又不同的人,互相吸引,彼此融合,換作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行。沙子如果是石頭,雪永遠都無法融入其中;雪如果是石頭,沙子也無法将它吸納。

身邊很多人一直在尋找另一半的路上,他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我想,如果他就是在南極的雪,而契合她的另一半也許就是遠在太平洋的沙,隻是他的漂流瓶還在路上,還沒有被沙子撿到。隻要經得起等候,瓶子一定會被沙子撿起,不要随随便便找一個“石頭”,任由自己如何百般變化,都走不進他的心裡。

(二)愛是彼此成就

第二次,雪在瓶子裡放了沙松針,沙裝進了海帶。

于是它們都有了頭發。

第三次,雪在給了松果,沙放了貝殼 。

它們有了眼睛、嘴和衣服。

第四次,它們有了老鼠、梭子蟹作為發飾。

我們在屏幕外看着它們彼此付出,成就了更完整更美好的對方,由原本普普通通的樣子變得更好看,不禁感慨,這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啊!

2013年走紅的學霸情侶董宇陽、孫維維,二人均為高中畢業生,因雙雙獲第45屆國際化學奧賽金獎,并被分别保送至清華北大。

2019年,中山大學情侶楊靜萱、何志偉,因同為學術部部長團成員結緣,邊戀愛邊攻研學術,本科期間他們穩做績點大神,攬獲衆多獎金,雙雙保研北京大學讀研。

2020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方恒、白思佳,兩人雙雙保研浙大。老師稱兩人成績均在專業前三,拿到數十次獎學金,最重要的是兩人相戀後互相激勵,共同成長提高。男生說,兩人4年存下7萬餘元獎學金,準備以後一起旅遊時再用。

幾乎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情侶在網上飙紅,其實現實中也是數不勝數。

可是又有多少女孩子,明明可以更優秀,卻自降格調,為了迎合男友,把大量的時間耗在遊戲上;為了成全他的大男子主義,變成不如他的人依附于他。夜空中可以更亮的星,慢慢隕落。

真正的愛,不是依附,不是比較,不是沉淪,而是共同成長,共同優秀。

(三)愛是理智

漂流瓶經過無數次傳遞之後,沙終于給雪寫了信,信上是圖畫,表達了希望彼此能在一起的願望。雪在海邊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跳下去,與海水融為一體,與沙子作伴。

看到這裡有人說,愛是勇敢,明知無法相擁,卻依然努力拉近彼此的距離。

有人覺得感動——

雪:我願化成海水奔向你。

沙:我願沉入海底接住你。

雪:你是我化成水都想見的人。

沙:你是我沉入海底都想擁有的人。

也有人說,即使結局凄美,但它們永遠相守,它們的愛是永恒的。

小編想說,真正的愛是理智,是對對方的責任。雪明明知道,如果要跨越海洋尋找對方,自己和他必然會灰飛煙滅,卻還是一頭紮進海裡。

愛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在一起,也有很多種表現方式,一定要這樣兩敗俱傷嗎?

就是這樣的故事,扭曲了當代小孩的愛情觀。他們覺得,愛就是要不顧一切地在一起,上演私奔、殉情各種劇情,置對方的生死于不顧,置對方的父母家庭于不顧,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故而故事看到最後,我雖感慨于它們的勇氣,但也不得不反思被“藝術”忽視的“現實”。

(四)愛是表達

很多人會問,短片名字叫《瓶子》,那瓶子在片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我想,應該是愛的表達。

如果沒有瓶子,它們不會相識相知;如果沒有瓶子,它們不會變成更好的自己;如果沒有瓶子,它們不能永恒相守。

所以,愛是表達。用語言表達,可以懂得彼此的思想;用行動表達,可以讓對方被愛包圍,成為更好的自己。

現實中,有太多的夫妻由愛人活成仇敵。丈夫覺得自己瀝盡心血加班加點地工作,為這個家庭付出時間和健康;妻子覺得自己犧牲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懷孕生子打理家務照顧難纏的孩子料理生病的老人,而自己的病痛卻從沒有人關心。每個人都覺得付出了很多,但從不會有愛的表達,而是換成了埋怨。

不表達,換來的是互相的猜忌和不被愛的恐慌,互相的埋怨和退一步的自我防衛,漸漸變得自私,最後分道揚镳。

如果愛,請正确地表達愛。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契合的另一半,互相付出和成就,理智對待愛情,在表達中讓愛升華。用好手中的瓶子,一直一直幸福下去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