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藝謀的作品不論你喜歡與否,都無法否認他是最能體現中國韻味的導演,無論他的電影還是舞台劇,或是北京奧運開幕式,他都是那個最會打造令人驚豔叫絕視覺體系的人。
經過上一部口碑跌入低谷的《長城》之後,國師帶來了全新的《影》,目前已經獲得第55屆金馬獎的12項提名,自在威尼斯展映後也獲得了許多影評人的好評,目前在國内上映後口碑已經是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大家都很高興張藝謀的回歸。
《影》的畫面充斥着張藝謀招牌式的東方美學形式,除了色調、場景的盡量克制,其他許多元素很自然地會讓我想起《英雄》。同樣的青絲随意拂過臉龐,同樣的衣袂飄飄,大殿上的落地紗幔變為巨額書法屏風,竹林人影,空靈的古琴雅樂,撫琴人的柔腸俠骨,連綿不斷的雨滴,還有在中國人最熟悉的太極圖上撫弄令人耳目一新的刀劍掠影。
隻是《英雄》裡張藝謀标志性的豔烈濃色變為含蓄的黑白灰,這讓那些曾經令人非常熟悉的影像場景、人物動作都變得那麼賞心悅目、新鮮無比。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吸引了許多人走進影院,看一場流動的水墨表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是張藝謀一直想拍的水墨風格的電影,影片中所有人物的衣着都是水墨紋理,寬松與黑白之間搖曳出東方最古老的美學幻象。在場景調度上盡量留了白,場景精簡,打戲簡練(攻城那一段有驚豔之感),更多的文戲都為了講清楚一個大家都容易看得懂的故事。這也是《影》這一次口碑升溫的地方,除了畫面與聲效的絕美展現,就是影片精煉的地講解了一個絕對中國的故事。
“沒有真身,哪來的影”,替身一直是我們熟悉但又陌生的存在,而國産電影以替身為主角還是第一次。以往,水墨風格的動畫、欄目片頭、廣告已經有了不少,每一次都在探究水墨數字化呈現的技術。而這一次,張藝謀用最少的數字技術,以更多的實拍,服裝、道具、燈光的精心設計來呈現水墨的視覺效果,以至于最終大銀幕上呈現出的水墨丹青圖景,配以高山流水般的古韻琴音,讓觀衆在觀影體驗上又開闊了一個層次。
片中的動作場面非常唯美又異常血腥,黑白灰之間配以最濃烈的血色,随着一刀刀的切入,紅色血漿出現在灰暗色調之中令人痛心入骨。當片中的最為年少的兩人倒在血泊裡,分别的兩個俯視鏡頭讓觀衆清晰的看到青蘋和楊平的面孔有多麼年輕,而這些都在連綿大雨的背景下,這是一部感官上看得很美、很冷、又很疼的電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是一部關于權謀、關于尋找自我的故事。片中真身子虞與替身境州的人性糾葛,“不是迫不得已哪會用到你”,都督子虞用影收複境州、報仇雪恥、謀權篡位。境州為了與母團聚被迫依附都督,又因為小艾,可以為她實現她想做的一切。主公表面昏庸,暗裡操控一切,就想做漁翁得利的黃雀。
片中故事跌宕起伏,情節多重反轉,節奏緊湊。影片以小艾一生中最困難的的選擇開場,制造了充分的懸念,結尾重疊開場的影像,小艾如何選擇?導演留給了觀衆充分的想象空間與參與感。從這點看,《影》是形式上飄出天際,結構上嚴謹至極的作品。
影片觸動人心的地方,一是每個人都在和自己的陰影博弈,為了自己的心魔而做出不同的選擇,境州最終被迫找到了自我,可是他真的自由了麼?還是成為了下一個陰謀家?二是在成人的權力遊戲之中,犧牲掉的兩個年輕生命,讓人們惋惜。在那些難以形容的灰色地帶,要犧牲多少人才能成就黑白兩極王座上的人?而片中每一個人又都是遊走在灰色地帶複雜的悲情人物。
每個觀影的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對于我來說,《影》在霧隐朦胧、黑白交織之間,勾勒出了一個簡單樸實的故事。它讓我體驗了最唯美最震撼的動态水墨,又看到了複雜的人性與渺小的生命。《影》會是我觀影體驗上最濃墨重彩的一次,也是最悅目娛心的一次。
End
本文首發于鑒片工場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戒365天日更營 第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