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次看國産科幻小說是劉慈欣的《三體》,看到開頭兩頁就有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一口氣看完第一部,小說讓中國人置身科幻之中,又不會有任何違和之感,當時覺得國人能寫出這樣的科幻作品實在令人驚喜。

驚喜,這也是我看完電影《流浪地球》的第一感覺。影片既有視覺奇觀,又有中國式情感。

自從1995年,首批進口大片大獲成功,之後好萊塢各類商業大片不斷進駐内地市場,觀衆的胃口被吊的越來越高,而對于科幻題材更是在不斷的文化輸入之後更加堅信不疑地讓我們認定,科幻的外衣無法穿在中國人的身體上。

盡管中國科幻小說有它的土壤,劉慈欣也拿到了科幻屆的國際最高認可,盡管中國影視也曾出現過一些科幻類型的作品,但是那些都不能讓人相信,我們可以拍出令人信服的科幻影像。

我曾目睹有公司做過電影《三體》的特效測試,做着做着項目就夭折了,再也無聲無息,這讓人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不信任始終持續。

幾年後《流浪地球》終于撥開迷霧讓中國科幻類型片見了天日。這無疑給國内所有電影從業者以強大的激勵,讓更多的投資者對國産影片有信心,也讓曾經的參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更重要的是對于國内科幻類型片的帶動。這一部作品引發的效應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的意義。

《流浪地球》2月5日上映以來,截止2月9日晚累計票房15.92億,貓眼評分9.3,豆瓣8.0

2月8日起北美澳新全面上映,連續多日單廳票房位列北美澳新榜首,超同期好萊塢大片

北美澳新上座率超90%,北美上座率第一

北美多城市IMX3D場次售罄

多影廳IMAX密匙延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衆多數據顯示,這次是值得走進影院的。大年初一走進電影院,看一場不遠的将來在大年初一發生的科幻故事。

電影的故事源自劉慈欣兩萬字小說中的兩個自然段,“地球經過木星”。

那個時候,太陽極速老化,地球即将被吞沒。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表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人類帶着地球逃離太陽,愚公移山一般,隻是這需要2500年的流浪。

首先,電影将劉慈欣筆下構建的氣勢恢宏的世界觀影像化,這就足以震撼觀衆。

影片中人們通過抽簽的方式進入地下城生活,沒被抽中的人隻能死亡。活下來的人隐藏失去親人的痛苦,在地下城依舊打麻将、吃烤串。

人們已經不知道錢是什麼,那時最珍貴的東西不是鑽石而是希望。

災難總是會突然降臨,讓人猝不及防卻又無法抵擋。中國還是沒有個人英雄的土壤,有的就是萬千救援之手的集體力量。

姥爺不能拖累外孫、哥哥要保護妹妹,爸爸要救兒子,兒子又不原諒爸爸,最終的一句“爸爸”喊出口,聽到的也隻是銀河系的回響。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式父子情貫串全場,觀影時我幾次哽咽,這是以前很少見的。我身邊一個男青年在偷偷抹淚,散場時聽到一個中年爸爸和女兒的對話,女兒覺得影片中特效好炫,爸爸覺得影片中父子情好感動。

電影中救援隊不停的有人犧牲,親人不斷地失去,地球還是被抛棄,人們最終要面臨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再一起等死。但最終還是絕地求生,尋找唯一的希望。

希望,這也是導演要給予觀衆的,人類與災難對抗,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無論科幻世界還是混沌現實,我們都需要希望。

電影由一兩百字的小說片段改編而來,導演郭帆和制片人兼編劇龔格爾兩人前前後後一共寫了大概100萬字的劇本。

科幻大片是重工業電影,而中國電影離這一步還有距離。從2014年項目啟動開始,經曆了撤資、停擺、超期、補拍等種種困難,在各種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導演帶領團隊能夠超出預期的完成作品,本身已經很科幻了。

8000張分鏡畫稿

10000件道具制作

3000張設計圖紙

行星發動機做了300張草圖

100萬字的劇本

7000人的努力

這麼多年,中國電影但凡涉及到大量特效和動畫就讓許多人不信服,特效=五毛,動畫=網遊風,科幻=不可信,現在越來越多的國産作品已經慢慢打破了這些魔咒。而這背後就是龐大但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千千萬萬的中國電影人的苦苦支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聲畫不分家,電影的音樂很棒,43個音樂章節與影片人物、情節完美契合,讓畫面有了恰到好處的的氣氛烘托,讓影片的世界觀呈現的更加恢弘磅礴,時而熱血時而悲壯。

科幻電影要讓人信服,除了故事本身不出戲,再有就是畫面效果夠逼真。這部作品絕大部分特效鏡頭均由本土公司完成,最終呈現出的特效完成度非常高。

其中有去年憑借《悟空傳》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特效的MORE VFX,他們以超高的标準和細節制作的一組長鏡頭,完整建立影片從局部到整體的空間感和體量感,震撼全場,令在影院觀影的概念設計藝術指導、故事版總監差點淚奔。

影片中有的畫面甚至是超出了原畫概念設計和分鏡設計,這讓特效公司今後對于同類型影視特效有了一線的經驗參考。更重要的是特效質量可以和好萊塢大片相比而不遜色,《流浪地球》的特效是好萊塢同等級别數十分之一的成本,但是我們觀衆的眼光卻是沒有絲毫降低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實拍電影全篇故事版先行非常少見,一般電影都是隻做重場戲和特效段落的故事版,導演卻執意精益求精,最終就出現了8000張分鏡畫稿。

《紐約時報》發長文報道,表示“中國電影工業終于躍入太空時代”。

整部電影看完讓人有刺激、有共鳴、有共情。如同吳孟達出演該片是因為一句話“這是第一部真正中國人自己拍的科幻片,将來會在中國電影的曆史中有一個位置”。

《流浪地球》一經點映已經向觀衆展示了,我們可以做出像樣的科幻片。

2019準備上映的科幻電影有古天樂、劉青雲主演的《明日戰記》,張小北導演的《拓星者》,從預告和劇照來看都很精良,我們希望也期待2019真的可以是“中國科幻元年”,當然這需要有力的作品和時間的驗證。

還是讓我們懷抱希望吧!


...

圖片發自簡書App

End

N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