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的時候,看起來的不在意會比關心來的更加令人溫暖。

如果面對苦難,堅強不是旁人的贊美而是自己的信條。”

法國、比利時的合拍片《鏽與骨》,是講述兩個傷痕累累的軀體與靈魂相撞,彼此溫暖救贖的故事。

本片女主角的扮演者是顔值與演技并存的法國女星瑪麗昂,曾經憑借《玫瑰人生》獲得包括金球獎、恺撒獎和奧斯卡等衆多重量級獎項的最佳女主角。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片男主則由比利時著名演員馬提亞斯擔任。

影片一經問世便橫掃國際各大電影節,獲得十幾個重要獎項提名,其中包括第56屆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2013年法國凱撒獎獲得最佳新人男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

如果你喜歡文藝片,這絕對是一部可看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

下面看看這部影片到底講了什麼。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裡是個落魄的拳王,獨自帶着年幼的兒子,靠打黑拳和姐姐的接濟生活。

盡管這樣窮困潦倒,他還是依然有着比這落魄生活更加操蛋的脾氣。

他生氣時會将兒子的腦袋撞向桌角,他說話從不考慮他人感受,做事更不考慮任何後果。

阿裡似乎是一個長不大的男人,但是成長或許需要漫長的歲月,或許也是在一夜之間。

阿裡臨時做了迪廳的保安,第一次見到了斯蒂芬妮。

斯蒂芬妮的第一次出場,鏡頭先是聚焦在斯蒂芬妮宛如仙女的雙腿上,修長、膚白的美腿露在超短裙外,那是魔鬼都羨慕的最完美的軀體。

鏡頭定在斯蒂芬妮的臉上,那是上帝創造的最美麗的容顔。

阿裡為酒後打架的斯蒂芬妮解圍,這是他們人生的第一個交集。

不久後的一天,阿裡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是斯蒂芬妮打來的。她說需要阿裡的幫助,因為不知道還能找誰。

阿裡第二次見到斯蒂芬妮,是在她的家裡。鏡頭再一次聚焦到她的雙腿,那是坐在輪椅上,隻有大腿的殘缺身體。

看到這,往往會讓人聯想,這個美麗的姑娘是經曆了怎樣的不幸?她失去雙腿是因為車禍?疾病?還是打架?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誰會想到,原本最喜歡在聚光燈下,最喜歡别人對她投射目光的年輕姑娘,有着衣食無憂的生活,體面和熱愛的工作,也正是這工作将她打入人生谷底。

斯蒂芬妮是一個訓鲸師,在一次表演中,那個巨大的鲸魚突然獸性大發,沖上舞台,咬斷了她的雙腿。

生命的打擊觸不及防,讓人無法閃躲。

就像阿裡因傷走下擂台,斯蒂芬妮也失去了她熱愛的一切,他們都在瞬間崩塌的日子裡選擇要麼逃避、要麼叛逆。

那些一切的反映隻是出于對自尊保護的本能。

斯蒂芬妮無法面對熱情關切她的親友,她選擇陌生人來渡過孤寂與絕望。

而阿裡那漫不經心的模樣,沒有同情、沒有小心翼翼,更沒有不痛不癢的安慰,隻有淡如水的關心,正是此時斯蒂芬妮最需要的。

人們在陌生人面前反倒容易卸下心理防備,隻有在這時可以将内心的情緒得到釋放與宣洩。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經曆了生命之痛以後,因為阿裡帶給她尊嚴與平等,斯蒂芬妮終于有了重生的呼吸。

在陌生又簡單的阿裡面前,斯蒂芬妮終于願意踏出房門接觸陽光。她又被阿裡抱到海裡遊泳,甚至與阿裡上床,這一切都那麼自然與正常。

而能夠正常的活着,對于此時的斯蒂芬妮是多麼重要。

電影中最美麗的幾組鏡頭都是定格在斯蒂芬妮身上,她在輪椅上起舞,在陽光下做着熟悉的訓練虎鲸的手勢,她找回了存在感。

斯蒂芬妮安上義肢,回到海洋館,隔着玻璃,撫摸那隻那隻傷害了她的虎鲸,那是她的老友,她們一起起舞,她終于可以面對一切,與自己和解。

電影在每個精心設計的鏡頭下,多為暖色的厚重質感,大量的光暈鏡頭、特寫,讓主人公在人生的重壓之下,在壓抑的氣氛之中,依然那麼美麗、柔和。

斯蒂芬妮因為與阿裡的接觸,讓她放下自己的身體,沒有了雙腿,卻找到了支撐自己的骨頭。

而阿裡,一個長不大的男人,因着骨子裡善良的基因,在與斯蒂芬妮的相處中,漸漸洗去了他身上的斑斑鏽迹。

當他瘋了一般在冰面上敲碎了雙手的骨頭,救起掉進冰窟窿裡的兒子,在醫院裡苦等的兒子終于蘇醒,他第一個想到的是斯蒂芬妮。

當阿裡在打黑拳時倒在地上,模糊的視線裡出現的是向他走來的斯蒂芬妮的義肢,他就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力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的結尾,有着導演的善意與法式特有的浪漫,他們或許可以幸福地在一起,阿裡拿到了金腰帶,一家三口站在一起面對鏡頭絢爛微笑,暖了屏幕外所有的煙花易冷。

影片驚豔的地方是瑪麗昂的素顔出鏡,自然、細膩,平靜中又蘊含着爆發力,将一個内心敏感,骨子傲嬌的美麗女人演藝的生動、完美。

而能夠成全鏡頭中這個讓觀衆信服的角色,依賴于高超的三維模型渲染和後期合成技術,将女主截肢後的效果做的如假包換,看的人心撼動。

全篇節奏舒緩、配樂靈動,影片透漏着對于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與理解。

同類題材,或許東方人善于描寫苦難的過程,而好萊塢善于激發過多的厄爾蒙。唯獨歐洲善于在看似流水帳的表象下,将人物内心與情緒的釋放,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變化描繪的即真實又浪漫。

影片沒有過多的憐憫與愛心,有的隻是作為人類的共情與本能。

更重要的是,對人類脆弱性與抗壓能力的探讨。

影片中,導演使用對光線的明暗對比來反襯人物的内心變化,影片結局也是迎來了光明的色調,故事如此,生活亦然。

它即表現了真實的生活與真切的情感,又讓人經曆絕望後抓住希望的尾巴。

不要拿有色眼鏡去看待那些看似殘破的人生,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真正經曆了什麼。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片中阿裡說:“如果你的手掌碎裂,骨頭永遠也長不齊全了。在每一場戰役每一次出拳前,你都要記得這一點,你要小心翼翼,但在某個瞬間,疼痛會回來,就像針頭,就像碎玻璃。”

斯蒂芬妮說:“有時還是會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你,那又怎麼樣呢,你已經站起來了”。

如果我們也像影片裡的人一樣遭遇不幸,那一定要記得,即便觸摸到最深的疼痛,也不要喪失擁抱希望的能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End

No.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