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在電影裡創造故事!

首發:石墨社(smshe189)

...

對于觀衆來說,這算不得一部真正的電影。

男主津端修一90歲,女主津端英子87歲。

兩個加起來177歲的老人,成為了這部紀錄片的絕對主人翁。

...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準備毫不留情的退出本文浏覽,但我希望你慢一點。

對,慢一點。

2019年我們匆匆忙忙的走過,連同以往那些日複一日,為了生活奔波枯燥無味的日子,大概讓很多年輕人都不知所措吧。

這一年,我們抵制996帶給我們的“福報”。

這一年,我們對“人未中年頭先秃“充滿恐懼。

這一年,我們見識到了“35歲職業與人生危機”。

這一年,我們甚至害怕30歲的到來。

年輕人擔心的東西有很多,隻是越來越強烈。

因此,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始的時候,我想用一部電影來迎接新的歲月。

《人生果實》,2017年,9.6分。

...

片中有段旁白讓我印象深刻:

“在經濟導向性社會下,他們飽受壓力,疲憊不堪。什麼是真正的人類生活?“

...

這段話其實正符合世界各國年輕人的大緻狀态。

為了金錢和生活,疲于奔命。

2019年迷茫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金錢與生活期盼之間的不匹配,導緻的怅然無措。

其實這段話,是影片中一所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寫給男主津端修一的求助信。

Sanare精神病所近來很多病人的情況都惡化了,因此院方計劃建造一個新場地,想通過融入環境,讓患者的内心得到平靜,從而促進治療。

這種形容倒是很巧妙,符合日本社會年輕人高壓的狀态。

其實,把為了追逐金錢利益的年輕人看作精神病患者,并無不妥。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些人比精神病人更加可怕。

對于修一來說,這樣的請求并不是什麼難事。

在此之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建築設計師和大學教授。

...

他曾服役過海軍,也曾參加過東京和台北的項目設計。

他曾參與過愛知縣春日井市的Kozoji新城城市規劃設計,這也是他所居住的地方。

然而修一答應這件事,并非因為“它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值得做”。

修一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城市的規劃也應該與自然和諧統一。

而Sanare精神病所新場地的需求理念,就是不要傳統的那種“建築”。

...

這裡的傳統,指的就是密集型的建築集群。

這與修一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為此他甚至拒絕收取任何費用,而且提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随時咨詢。

...

修一很重視這份工作,他把它看作“晚年時的偉大項目“。

...

的确,90歲高齡的修一并不缺錢也不需要利益引導。

修一在接到項目需求兩天後,便給出了設計方案。

他對這個項目如此興奮和重視,主要是因為有人能夠懂他。

Sanare精神病所的工作人員後來回憶修一的設計時,提到:

“當他有事做時,他就準備好了。他的工具沒有生鏽,他的畫本就在身邊,他總是準備好要展示自己的想法,但人們不問,所以他不做。“

...

隻是,這種理解來得有點晚。

1959年的伊勢灣台風造成5000人死亡,這場自然悲劇的背後,使得當地人開始思考“人們該住在哪裡呢?“

得出的結論是”最終搬遷到更高地“。

...

而作為安置百姓的Kozoji新城項目,就需要解決如何讓人們搬遷到更高處的問題。

這個問題由當時很年輕卻已經是房地産公司頭牌的修一來設計解決方案。

...

修一把自己鎖在家中,花了數周時間最後給出了一套方案。

...

沿着山脊建造房屋,修一想要強調自然景觀,讓居民記住山在哪裡。

...

這種讓建築融入到自然當中,創造風的路徑的超前構想,在當時被看作夢想計劃。

...

然而,正因為是夢想,被當時施工的團隊強烈反對。

...

最終修一的方案未能付諸實施,Kozoji新城的規劃也變成了一切以經濟為導向。

山被夷平,山谷被填平。

然後建起了高樓大廈。

...

這種當時非常流行的規劃設計,看起來整齊劃一,卻是非常不人性化的。

...

修一曾經的助手說,一旦有人迷了路,将找不到回家的路。

...

找不到家,說明這裡不屬于我們。

沒有歸屬感的空間,很難讓人心生感動和留念。

這也是修一最遺憾的一件事,在這之後不久,修一就離開了建築和城市規劃行業。

...

對于大多數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來說,修一和其他人大同小異。

但是修一的可愛之處,在于他非常執着,也性格耿直。

70年代開始,修一便辭職和妻子隐居在Kozoji新城。

...

片中修一在提到Kozoji新城設計的過往時,有一段強烈diss專家的話:

“他們隻是制定計劃,然後像‘專家’一樣,繼續完成不同項目,他們自己住在城市裡,所以他們不關心新城鎮。這說明很多日本城市規劃者和建築師都很虛僞,很平庸。但我住在Kozoji新城,50年了,一直積極建設社區。“

...

你品,你細品。

修一在對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專家們狠狠的打了臉,但其實,也是對隻追求經濟利益的社會提出質疑。

修一所提倡的建築與自然融合,不僅能讓居民感受自然,其實也是鼓勵城市開發要利用自然,而不是毀滅自然。

“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安托尼·高迪(西班牙建築師)。

修一一直以來很信奉這個理念,因此,他才決然離開那個行業,隐居在Kozoji新城。

1975年,修一甚至在房子旁邊又買了一塊地,開始和妻子一起種植植物果蔬。

...

不知道現在會有多少年輕人羨慕修一夫妻的生活方式。

近幾年火遍網絡的“慢生活理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其實,最關注這一理念也是傳播得最瘋狂的群體,正是大都市裡的年輕人。

越往大城市裡走的人,往往越身不由己。

特别是年輕一代,面對高不可及的房貸壓力,獨生子女的養老壓力,難以預計的結婚成家成本,更不用說多生一個孩子了。

年輕一代的他們總是顯得肆意輕狂,卻總在深夜一個人默默失眠熬夜。

城市裡的快節奏,讓很多人都漸漸奔潰。

因此,慢生活理念成為他們最合适逃離生活困境的解藥。

然而,大多數人都隻是憧憬這種解脫,卻很少有人能放手回歸。

就像很多人都羨慕李子柒的田園生活,卻并非想要像她一樣親自動手耕種,而是像她一樣成為網紅。

經濟導向的社會裡,沒有錢真的寸步難行。見慣了喧鬧,也再也難以忍受平淡。

但修一做到了。

...

他将自己的慢生活理念,延長在了40年的平凡日子裡,灑在屋後的每一塊土地裡,挂在每一棵樹的葉子和果實上。

蔬菜70種,水果50種。

...

這是老兩口40年來的成果。

放眼望去這片園子似乎雜亂無章,不像規劃好的景觀式園林一樣那麼賞心悅目。

...

但這些果實,卻充實着修一夫婦的生活和内心。

“房屋一定是生活的珠寶盒。“——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

我們無法預料生活會為我們帶來什麼驚喜,但是我們可以對明天充滿期待,就因為我們沒有錯過美好的今天。

修一家的房子看起來簡單,但房子後面的這塊地,就是他們兩創造驚喜和期待奇迹的樂園。

...

有土豆、玉米、竹筍、芋頭、白蘿蔔、酸桔、檸檬、無花果、闆栗等覆蓋不同季節的瓜果蔬菜。

當然也有日本橡木、日本雪球花、中國栓皮栎、麻栎、竹子、中國牡丹等樹木植物。

修一夫婦的可愛之處在于,他們極認真的為每一種種植品做了編号。

為了讓标牌更加醒目,修一将标牌塗成黃色的。

...

同時,發揮自己靈魂畫手的特長,在标牌上作畫。

你很難想象,一個90歲的資深設計師,會畫出如此讓人忍俊不禁的漫畫作品。

...

而且,修一還會為一些物品附上一句話。

比如“竹筍”——你好。

...

比如“蜂鬥菜芽“——等不及了。

...

比如“淩霄花”——享受這紅色走廊吧。

...

比如“鳥盆“——請自便。

...

有時候,修一還不忘調侃一下老伴。

...

修一對老伴的調皮,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懂得愛的人。

就像他會為老伴單獨在園子裡做一塊牌子“Don't Step“,防止植物被人踩踏。

...

他也會在廚房門口做一塊牌子,提醒英子廚竈還在開着。

...

懂得愛的人,才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也更懂得感恩所有的遇見。

修一每天要寄出十封左右的明信片。

這裡面包括自己的朋友,也有一些多年來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

而英子一直以來去買菜的那家店鋪老闆,就收到過修一的多封明信片。

...

每次老伴從這裡買了新鮮的食材,修一就會寫一封感謝明信片。

信中提到吃到這款食物的滿足,附上誠意滿滿的感謝。

我在想,收到修一明信片的人,一定會很幸福。

因為光看這色彩斑斓,充滿設計感的樣子,就會有對生活滿滿的元氣。

...

似乎在全球範圍内,這樣的行為都很少見吧。

特别是執着于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我們被金錢和利益驅使着,是否還能感知對身邊人的溫暖呢?

不說是陌生人了,是否很多人對至親都已經少有關懷了?

修一曾經想要将自己的理念在Kozoji新城推廣給更多人,但是失敗了。

于是他在這間屋子内外,和老伴一起親身實踐。

可以說英子是他一直以來最大的鼓勵。

...

因此,無論是修一辭職不幹了,還是後來自己買了塊地搞種植,英子始終無條件支持着。

...

英子原本是一家有200年曆史的清酒釀造廠獨女,她所受的教育就是相夫教子,保持笑容。

...

然而,嚴格的家庭教育,使得她從小就不能暢所欲言。

直到嫁給修一。

...

其實,看得出來英子與修一的結合,是如此巧妙。

英子獲得了自由,最重要的是獲得了來自丈夫的認同和支持。

而英子也享受着作為修一妻子的幸福當中。

她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用園子裡的果實,做出一份美美的食物,給丈夫享用。

而修一總是會對英子的美食表達誇贊。

...

有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窮極一生為了獲得外界的認可,卻不如獲得身邊的人一句贊美來得快樂。

你能想象到的最美的情話是什麼?

是“我愛你“?

英子的答案是:

"我覺得他老了以後特别帥氣,我有時候會傾慕他,‘哇,他長得真好看’,我不會大聲說‘我愛你’,但我盡量做一些,他喜歡的東西。“

...

在兩人成婚沒多久的時候,小兩口的生活非常拮據。

而修一又有喜歡遊艇的愛好。

為了解決錢的問題,英子瞞着丈夫典當了自己所有的和服。

...

而修一的答案是:

“對我來說,他是最棒的女朋友。”

...

英子瞬間開心得像一個小迷妹一樣。

原來愛情那麼簡單?

那當代年輕人對愛情和婚姻的恐懼都來自哪裡呢?

大概是對越來越随便的“我愛你”缺乏自信,也對越來越看重利益的未來,缺乏自信吧。

其實,修一的這些觀念,就是他的慢生活理念的表現之一。

珍惜和感恩!

珍惜身邊人,感恩自然的饋贈。

因為珍惜,所以才覺得珍貴,當我們都把眼光放在不可捉摸的遠方,那一定會對當下的處境覺得了無生趣。

而修一的慢生活理念的另一表現,就是要有長遠的目光。

比如早在Kozoji新城規劃建設時,修一就建議将他家後面的那座山高森山進行綠化種植。

40年高森山還是光秃秃的。

修一帶領大家在山上種植橡子,讓高森山成為Kozoji新城的标志。

...

僅1972年,他們種下了一萬棵樹苗。

...

後來,修一将這個想法跟一個小學校長說了,于是上山種樹開始常态化。

...

如今的高森山郁郁蔥蔥,經常有學生群體上山開展種植活動。

...

在這場跨度40年的種植計劃當中,修一曾帶着家人一起。

...

這種理念的傳達,修一是希望一代一代堅持下去,變成一種潛意識。

因此,種樹不僅僅是種樹,它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

英子在修一的影響下,受益匪淺。

她在打理自家園子的過程中,就懂得了合理利用,而不要鋪張浪費。

就比如她們常常收集樹葉漚成肥料,然後用來肥沃土壤,促進種植物的生長。

...

這是大自然最淺顯的規律。

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各取所需,不要過度索取。

否則,既是浪費現在,也是破壞未來。

英子常用的烤箱用了40年,砂鍋也用了40年。

...

但他們并沒有覺得有何不妥。

冰箱和飯桌上永遠是充足的。

...

園子裡的果實足夠他們吃,還可以随時給朋友們寄出去。

...

修一和英子擁有整個園子,他們擁有着最幸福的四季。

這片土地給予他們果實的饋贈,他們辛勤勞作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

...

這世界是公平的,誰也無法意外獲得,即便如此,也會很快意外失去。

因此,我們回想起最開始的那句疑問:

什麼是真正的人類生活?

一定不是在大都市裡奔跑,然後四顧茫然,孤身一人面對着未來的不确定性吧。

如果可以,“每天能在家裡放松休息,我覺得确定性是最重要的事情,要給後代留些東西,豐盛他們的未來,人比錢重要。“

就像修一經常跟英子說的那句話一樣:要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

就像:風吹落枯葉,枯葉滋養土壤,肥沃的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越認真生活,生活會越美麗。——弗蘭克·勞埃德·萊特(美國的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

我們可能還記得曾經那句預言: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但是2019年已經随着曆史的車輪随風而去,如今站在2020年的開端,或許我們要學習修一夫婦的生活理念。

緩慢而堅定地生長,一切将會慢慢地清晰。

最後,不得不遺憾的說,片中的男主津端修一于2015年6月2日在除草後的休息中,安然離世,享年90歲。

我依然難以忘記英子面對修一的遺體時,說的那句話:

“修一,我會把一切都安排好的,所以别擔心了,等我時候到了,變成了灰燼,我們就可以一起乘船去南太平洋了。等着我,好嗎?你會孤單一人,但是,好好照顧自己,等着我。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期待着再次見到你。”

...

英子的話其實是帶着哭腔的,這種“你已離去,世間留我獨行”的感覺,讓我瞬間熱淚盈眶。

原來愛一個都來不及,又為何要浪費那麼多精力去想其他的呢?

而英子提到的南太平洋,其實是修一的願望。

修一生前常說,“等我們都死了,我們的骨灰就一起撒在海上吧?我們去住南十字星隔壁的小星球,因為南十字星會住滿大溪地人。”

但其實英子不喜歡大海,所以修一也問過英子,這樣可以嗎?

英子說,“人都死了,有什麼關系呢?“

是啊,人生對我們每個人都很公平。

想起《十八的天空》中校長對學生說的那句話: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

是啊,每個人都一樣,最終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那所有的困惑又有什麼關系呢?

珍惜每一個二十四小時,珍惜身邊人,珍惜愛的人。

珍惜自然,珍惜每一份收獲,并付出自己的努力。

英子在修一去世後,常跟女兒說,“我不能讓你爸爸等太久。”

女兒回複她,“他就在附近,不遠,你不用擔心。”

2018年,這個在丈夫修一去世之後還一直堅持為他做美食的老太太英子,終于得以與丈夫去團聚了。

修一沒有等待多久,英子享年90歲。

在此,獻上對兩位長者最深的敬意。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你的轉發和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更多影評:石墨社(smshe189)